科考人员在工作。
南京市民武家敏拍下的江豚照片。
科考设备
昨天上午8点,位于南京渡江胜利纪念馆附近的南京渔政码头里,2艘科考船正抛开缆绳,缓缓往长江下游驶去。科考船一路不鸣笛,不疾速,来自中科院水生动物研究所、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省海洋局等单位的科考专家和工作人员正在执行一项神圣和光荣的科考任务——对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江豚进行生态考察。
观测有惊喜!
科考队刚到南京就发现江豚23头次
南京保护区江段让科考队欣喜。记者获悉,抵达南京当日,科考队即在南京保护区江段发现江豚23头次。“南京江段有很多沙洲,基本上保持自然状态,未开发,且几乎没有非法渔业,比较容易观测到江豚。”科考队现场总指挥、中科院水生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告诉记者,12月2日上午一个半小时,在南京保护区江段航行20公里左右的距离里观测到江豚8次。
据悉,南京以上江段的江豚考察中,共计观察到江豚321头次,结果高于2012年观测数量,与2006年观测结果相当。郝玉江介绍,在湖北宜昌、湖南洞庭湖、江西鄱阳湖及江苏南京等江段,江豚数量有所增加。初步统计显示,也有部分江段江豚数量急剧减少。
“这一初步统计超出我们预料,在沿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的长江航道观测到这么多江豚实属不易。我们国家在长江上有9个自然生态保护区,南京是最后建的,但是效果非常显著。社会正需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南京江豚保护区的建设、生态红线的划定,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开始显现出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益组织积极作用下的保护机制成效。”郝玉江告诉记者。
江豚太神奇!
它掌握“回声定位高科技”
科考船上,还有声学研究专家,他介绍,江豚活动时主要靠回声定位来辨别方向、识别危险、寻找食物等。它的回声定位系统与蝙蝠相似,长江中目前仅有的掌握这一技术的只有两种水生动物——江豚和白鱀豚。通过声学系统,可以把江豚的声音与周围水声、下雨声等区别开来。
声学专家介绍,“江豚出水的一瞬间,就可以用相机把它拍摄下来;江豚约每6.4秒发声一次,声音约170分贝。”记者注意到,声音检测设备是拖在船尾后约150米的仪器,可探测水深20米-30米、半径30米以内的任何声音。
水生所博士雄熊介绍,江豚太神奇,它的回声定位系统的精准率在几厘米以内,也就是附近有小鱼网的网线,它也能精准定位。
干扰因素
平均每半小时约有50艘货船经过
据了解,江豚四季活动水域范围小、迁徙距离短。当前影响江豚生存的要素很多,栖息地破碎化、退化或丧失;食物匮乏;被过往船只的螺旋桨误伤、误击;过度的通航噪音……江豚活动时主要靠回声定位,行船数量过多、水中噪音过大,会干扰江豚生存。
“总的来看江豚分布集中在和江、湖联通的水域、长江的自然属性表现突出的区域,人类活动密集、人类对长江改造较多的区域江豚数量明显少很多。”郝玉江说,考察过程中共统计到航行中货船3556艘,平均每半小时有约50艘货船经过,给江豚造成较大生存压力。
考察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频繁的躲避船只不仅会增加江豚的能量损耗和生存风险,而且长期生活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会对江豚的生殖和免疫能力产生影响,最终可能影响种群的生存力。
发展状况
野生江豚数量比野生大熊猫还少
记者了解到,此次对宜昌至武汉江段进行了往复考察,武汉至南京进行了单次考察。考察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只是初步的观测结果,具体的种群数量估算还要等全流域考察结束后,进行整体分析和历史比较。
此外,从武汉至宜昌江段,此次考察发现江豚分布模式与2012年和2006年大致相同,都呈现分布相对集中、日益点状化的趋势。
相关人士介绍,整体来看,洪湖保护区江段、监利县荆江门周边30km水域和宜昌城区及葛洲坝下水域是江豚分布密度较大的区域。其中,荆江门周边水域(洞庭湖口以上水域)江豚的分布最为密集,目击率显著高于以往两次考察结果。
郝玉江博士介绍,现在江豚的野生数量,比野生大熊猫的数量还要少,所以一定要倍加珍惜和保护。
新闻背景 时隔5年,再次普查江豚
江豚是除白鱀豚外,长江里特有的另一种淡水豚类动物,被誉为“水中大熊猫”。2012年科学考察发现,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00头,情况极度濒危。
记者2日从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队获悉,科考队11月10日从湖北武汉起航,沿长江东行,经21天约2000公里的航行,于11月30日下午抵达江苏南京渔政码头。科考队将继续南京至上海江段考察,长江干流的科考任务将于12月20日前完成。
这是农业部时隔5年后再次对长江江豚数量进行普查。
无人机和GPS
全“上阵”了
记者注意到,与此前两次江豚科考相比,本次考察更加注重结合流域综合环境开展全面立体分析。
扬子晚报记者在现场发现,现在科考的设备非常先进,GPS定位仪、望远镜、高精度摄录设备、声音探测器……一应俱全。据介绍,本次科考投用无人机、声学探测等新技术,综合调查江豚自然种群及分布的最新数据,并同步记录了洲滩、岸带、航运、水工建设及渔业捕捞情况,对长江江豚的生存环境做了进一步调研。考察结果预计于2018年3月公布。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环处副处长娄巍立告诉扬子晚报记者,下一步,根据科考结果,还将深入开展江豚迁地保护行动,充分发挥一些生态自然区优势天赋,为不同江段的江豚提供更多栖息场所。(通讯员 戚剑锋 孙明园 记者 薄云峰 刘浏 摄影 薄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