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生活透着“科技范儿”
2017-11-29 08:44:00 来源:新华网

咱的生活透着“科技范儿”(倾听·社会治理智能化)

“村情通”方便村民,智慧平台提升安全感,网格员架起连心桥

核心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近年来,各种高新技术蓬勃发展,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机遇。如今,依托智能设备和互动平台,探索运用单元格管理路径,社区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信息平台,让村民少跑腿

“如果应聘成功,这可有‘村情通’的一份功劳哩。”长年在外务工的浙江省龙游县模环乡许家村村民许小峰高兴地说。

今年9月,许小峰到杭州萧山机场应聘,按要求,须到老家的派出所开一份“无犯罪记录”证明。许小峰犯了难,国庆他只有两天假期,也不知道负责开证明的民警国庆长假是否在岗。9月30日晚上,许小峰试着把自己的情况用“村情通”里的“村民信箱”发了出去。

200公里外,许家村的网络员吴燕飞接到求助信息后,当晚就联系上当地片区民警,咨询开此类证明所需材料,并与民警确认了办理时间。联系结果很快又通过“村情通”回复给许小峰。

10月1日上午,许小峰趁休假回老家,下午2点赶到派出所,不到10分钟,就开好了证明。

帮许小峰解决难题的“村情通”,是浙江龙游去年开发的智能化社会治理平台。在这里,村民可以享受社保、土地、务工等40余项信息服务,还能通过户籍办理、信用贷款等网络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办事。针对山区群众路途遥远、一些老年人不会用手机等问题,每个村都设有专人为村民线上线下提供代办服务。

依托“村情通”的“应急发布”“村民信箱”等互动功能,一旦发生重大灾害事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打造“15分钟紧急动员圈”。同时,让群众对重要事项、热点问题有知情权、表达权,为村务公开、民主协商构建一个“议事厅”。

“以往发布公告或信息须由片区村干部骑着电瓶车上门,费时费力,‘村情通’普及后,工作量比以前小了许多。”小南海镇双潭村村支书徐红明说。

目前,龙游县262个行政村实现“村情通”全覆盖,农村群众注册超17.8万人,日均登录办事、投诉、求助、咨询等1万多人次。“村情通”与浙江政务服务网数据接口相连,让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跑也不出村”。像户籍、生育登记等农村群众常办的“10件事”,一次办成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

智慧服务,让居民更舒心

这天一大早,许红玲发现,厕所里的下水道堵了。在多次尝试疏通失败后,她打开手机里的“智慧美湖”微信平台,点击申请报修并上传现场照片,很快得到回复,一小时后专业人员上门解决。

“这可不是简单的微信公众号,用途多着呢。”许阿姨边演示边介绍,社区将办事指南、物业管理、周边商圈等便民服务全都搬上了微信平台,平时还经常发送尊老金领取、防火防汛等提醒消息。

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居民就享受不到智慧服务了吗?实际上,在这个社区,处处都能感受到“智慧”带来的便利。在社区门口的综合服务大厅,记者看到一台智能服务终端,既可以查看社区信息、惠民服务,又能缴纳水电费、订购火车票,连周边餐饮、商铺优惠等资讯也一览无余。

此外,各类科技惠民项目也令这里的生活更有安全感:智能化防监控指挥系统如同编织了一张安全网,使违法犯罪行为无处遁形,也减少了高空抛物、乱堆垃圾等容易导致邻里纠纷的现象。智能门禁系统可以使居民不用钥匙,“摇一摇”手机就能自动开门,并对小区进出人员人脸识别,如有可疑人员系统自动报警至联网公安。

在这个拥有1.5万人口的农民安置社区中,有超过2000人是60岁以上老年人,智慧养老是一大民生需求。近年来,社区为老年居民办理了“乐享生活一卡通”,老人在这里的生活信息、活动信息等,每一项都被这张卡片实时记录、数据共享,并形成私人档案,有效提升了服务和管理的便利性、长久性。

智能终端,让乡村更怡人

“看看球场有人没,待会儿打篮球去!”深秋的下午,福建省南安市灯光村村民黄钊鸿并没有着急出发,而是慢悠悠地打开电视机,登录“智慧灯光”平台,找到“公共视频”一栏,点开篮球场的实时监控视频查看。等确定球场还有空余的场地后,黄钊鸿才不慌不忙地换上运动服出发。

漫步灯光村,最吸引人的不是整洁的村容、怡人的环境,而是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的橘色小探头。“我们在村里的重要区域、公共场所和治安盲区都安上了这样的视频监控探头,既方便村民在平台上了解公共场所的使用情况,也加强了我们对村里的安全防控,实现区域全覆盖。”灯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江川说,以前隔三差五就有村民来反映家里被偷了,“智慧灯光”平台建立起来以后,所有区域都能实现实时监控,小偷小摸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今年67岁的独居老人黄进国一个人住在村尾的老宅子里,原本外出都要认真检查锁上门,但即便这样,有时家里的鸡鸭还是被偷走。自从村里给他免费装上了视频监控探头后,即使外出,黄进国家也总是敞着院门,“有摄像头呢,没人敢偷!”

除了黄进国,村里还有3户独居老人,也都免费装上了视频监控探头。“一天得看好几次。察觉到什么不对劲了就立刻跑去家里看看,陪他拉拉家常,看看有没有什么异常。”灯光村党支部副书记黄小练是黄进国的结对干部,每天早上和晚上,他都会定时点开老人家的监控视频看看。

在“智慧灯光”平台上,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一个账号,账号里存着他们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每次检查的数据都会实时更新在档案里。除了老人自己,在外工作的子女也能第一时间登录账号查看父母的健康数据。

除了智能安防、智慧健康外,还有智慧党建、阳光村务等,“智慧灯光”平台的功能在不断地完善。经过两年的打造,如今的灯光村不仅有怡人的居住环境,更实现了科技感十足的智能生活。有面子,又有里子。美丽的灯光村里发出了智慧的“灯光”。

包片管理,让服务全覆盖

“傅阿姨在家不?我来送您的体检报告。”11月6日下午,在湖北宜昌高新区南苑街办苏家榜社区,网格员钟秀红敲响了独居老人傅淑君家的门。

69岁的傅淑君家住5楼,因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风湿病,行动不便,4年来钟秀红多次上门帮她办事。

刚下楼,钟秀红又被正围坐在院子里聊天的居民们拉住了。

这是苏家榜社区中的一个杂居小区,原本两栋楼之间有个垃圾屋,两边的住户经常从楼上往下丢垃圾,弄得小区里恶臭扑鼻。钟秀红接到投诉后,多方沟通,请相关单位移走了垃圾屋,换上了每天清理的垃圾桶。如今,这个老旧小区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我们发现还有人半夜往楼下扔垃圾,你要管管。”居民王冬英说。“大家不要上火,我去找房主沟通。” 钟秀红回复。

在宜昌,像钟秀红这样每天奔走在自己的网格管理区域内,提供服务、化解纠纷的网格员有1.1万个。宜昌城区以300至500居民户为单元,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全市城乡共划分网格1.1万个,实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

在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中,网格员负责公安、综治、人社、民政、计生、城管、食品安全等七项信息采集工作,以及网格内综合服务,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力量。

在钟秀红看来,因为有网格员的“包片管理”,网格化架起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使政府提供的每项公共服务都能让群众享受到。

“网格员既是各职能部门的信息员、居民的服务员,也是综治工作的志愿者。”钟秀红说,宜昌提出“让数据多跑路、让网格员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寓管理于服务,妥善解决了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各类小纠纷、小案件、小隐患、小问题、小需求。(本报记者 江 南 姚雪青 邵玉姿 程远州)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