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北京金融街移动营业厅内,顾客正在体验4G手机。中新社发 李慧思 摄
虽然不再受模式、制式困扰是全网通的一大卖点,但用户选择权的竞争从来不是只以终端竞争为最终导向,而是网络、终端、业务应用、服务一体化的流程到质量的竞争。
面向5G,终端的权重在下降,比拼的是毫秒级端到端的响应,海量连接下智慧家庭的应用,高速网络下的VR、AR和视频体验……
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力推的“全网通”成为国家标准后,再次跃升为国际标准。对消费者来说,这意味着在双卡手机渐成标配、流量依赖日益严重的当下,手机里放两个运营商的卡,或都能联上4G网络,而不再被单个运营商“绑定”。
时下,智能手机的功能配置越来越同质化,此前因运营商网络制式的差异造成不同版本的隔阂趋于消弭,却使运营商间的卡槽之争升级。中国移动的“定制全网通政策”,遭遇到在此策略上达成同盟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更加猛烈的舆论炮火。
只是,在这场由弱势运营商联合推动的运动中,市场并没有因为“概念”而发生大的改变,至少目前来看,已吵嚷了一年多的“卡槽之争”未伤及中国移动的根本。
一场标准的胜利
全网通成为国际标准后,之所以引来喝彩不断,是由于该标准明确了六模全网通终端应同时支持现有的五种网络制式。因此,网络制式从此不再成为用户转网障碍,持有任何一部手机都可以加入任何一家运营商的网络,或者同时使用两家运营商的网络。
通信专家项立刚说:“全网通成为国际标准后,理论上会有更多的企业执行全网通标准,以后用户拿着手机在各地使用都会很方便,不会出现到了国外手机卡不能用、上不了网的情况。另外,执行这个标准的企业多了,将促进产业链上配件成本乃至手机成本的降低。”
据通信行业专家马继华介绍,2016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全网通制式成为国家标准的公告》第一次真正包括了如今中国市场上所有的通信制式。此前,各家对全网通的定义并不一致,很多号称全网通的产品仅支持部分制式。马继华说:“这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力推的六模全网通终端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表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技术和制式相似,凡是有利发展的,都会考虑合作机会,没有任何限制,目标是双赢。
在3G时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网络制式各不相同,中国移动为国产制式TD-SCDMA,中国联通是以欧洲为主导的WCDMA模式,中国电信则是以美国主导的CDMA模式。进入4G时代,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演化至FDD-LTE制式标准,中国移动则使用TD-LTE制式。自此,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拴在了一起,中国移动自成一家。
马继华说:“可以预见,全网通手机将让通信运营回归本质。运营商将从此不再利用通信标准上的隔阂产生的终端优势作为竞争手段,网络质量、客户服务水平、产品研发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将成为竞争的核心。用户将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资费,通信服务质量也将因此得到根本性的提升。”
运营商竞争的通用手段
随着4G的普及,运营商将重点转移到“如何将2G/3G用户转移到4G”。中国移动的强势市场地位,导致两大竞争对手进一步联合推出全网通标准,并希望通过争夺第二卡槽来实现弱势运营商的逆袭。
在2016年年报中,中国移动公布了用户流失率。2016年中国移动平均移动用户月离网率为2.32%,比上年又下降了0.46个百分点。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没有公布此项数字,但据说,他们的用户流失率都比中国移动高一倍以上。
“为什么流失率那么高的两大运营商,却要积极强推新的全网通标准呢?”通信专家付亮说:“通过舆论压迫中国移动推全网通版手机,而非中国移动定制版本。”
全网通的舆论战起源于中国移动2017年的渠道政策,即对满足中国移动定制版本标准手机进行特殊“推广”。从今年1月起,所有入战略库和深度库的定制机,五模及以上手机在双卡双待情况下,只支持移动卡作为主卡,副卡不具备数据功能。用户和渠道都会因此得到丰厚补贴。
事实上,普通消费者对这个“定制”比较茫然。就像他们难以区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全网通及中国移动的全网通有什么不同,只有在买了中国移动的定制版全网通手机后,想再买一个“友商”的卡作为流量卡使用时,才发现做不到。
知名自媒体comobs创始人赵宇说:“中国移动的定制政策在正常的市场竞争范畴内。运营商在自己的补贴范围内,使用区隔性政策,是全球运营商通用的手段。只是,在如今中国移动4G如此强势的情况下,再加上特殊的套餐或补贴,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形成的压力可以想象。”
抢用户不能仅靠终端
增加用户对网络选择的自由度,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推动全网通的初衷,但这种初衷未必能够达成产。不管舆论多么强大,全网通是否全网通用,中国移动的4G在用户的消费选择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移动研究院陈志刚表示,网络制式的差异性在4G时代基本消失,用户已经很难分清如此技术化的表述。对网络速度和覆盖的关注度,已经成为用户选择运营商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在4G上的先发优势,以及已经形成的口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用户的锁定效应。
此外,电信运营商此前形成的惯性认知正在加速失效,用户换机与换号的相关性越来越小。这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金融应用对用户手机号码形成了深度的绑定,更换手机号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越来越大,成为用户不可承受之重。
陈志刚说:“以提高网络选择自由度为主要诉求的全网通概念,对于用户而言,只是终端消费选择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影响因素,用户对产品价格、影响处理功能、显示、性能的关注,任何一项都超过了对网络制式支持的关注度。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来说,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用户流失率,和推广全网通一样重要。”
赵宇认为,虽然不再受模式、制式困扰是全网通的一大卖点,但用户选择权的竞争从来不是只以终端竞争为最终导向,而是网络、终端、业务应用、服务一体化的流程到质量的竞争。赵宇说:“面向5G,终端的权重在下降,比拼的是毫秒级端到端的响应,海量连接下智慧家庭的应用,高速网络下的VR、AR和视频体验……双连接5G终端强调的更多是对频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