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阳在病床上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图由中铁隧道集团提供
6月7日,在安徽省立医院,叶子阳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造血干细胞分离机正马不停蹄地工作着,三个小时后,216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立即被送往北京。
今年23岁的叶子阳是四川绵竹人,曾亲身经历5·12汶川大地震,上大学后,他就申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今年3月,正在安徽工作的他得到消息,称他与北京一名重症白血病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需要捐献。他随后答应,并捐献了造血干细胞,“自己一点小小的付出,就可以换来一个生命的重生,值得我毫不犹豫地去做。”
回馈社会
地震时获助
小伙加入中华骨髓库报恩
1994年出生的叶子阳,憨厚善良,有些不善言辞。来自四川绵竹的他,亲身经历过5·12汶川大地震,因此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叶子阳回忆,地震发生时,他正在绵竹市城南中学上初一,那一刻整个大地都摇晃起来,大家跑到操场上抱在一起。幸运的是,没有同学受伤。然而,当他返回家中时,看到房屋倒塌,道路被毁,舅舅也在地震中受伤,被砸成粉碎性骨折。置身废墟中,他和家人陷入了绝望。
就在危难时刻,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纷纷奔赴灾区,帮助他们重建家园。舅舅也在大家帮助下,先后到成都、上海治疗,身体恢复健康。 后来,叶子阳家盖起了新房,搬进新家的那一刻,他感激万分,立志长大后一定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力所能及帮助他人。
2014年,正在上大一的他和同学在德阳市血站献血时,得知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救助白血病患者,当医务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库时,他毫不犹豫答应了。“曾经我们遇到灾难时得到了社会的帮助,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馈社会,报答恩情。”叶子阳说,曾有一位同学的妹妹患上白血病,一家人跑遍全国都没能找到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后来女孩去世了。当时的情景,也深深刺激了叶子阳,“不想让这样的悲剧继续发生,多一人加入骨髓库,就多一份希望。”
履行承诺
捐献216毫升造血干细胞
连夜送往北京
三年后,叶子阳履行了承诺。2016年大学毕业后,他入职中铁隧道集团,来到安徽,成为商合杭高铁的一名普通建设者。“患者病情危急,你还愿不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今年3月的一天,他接到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电话,称有一位白血病患者和他配型成功,需要捐献造血干细胞。电话中,他并没有立即做出决定,说要考虑考虑。
“当时我有些顾虑,担心父母不同意。”于是,他查阅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有关资料,得知全球已有100万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亲身经历,证明捐献是安全、科学、无损健康的。因此,他坚定了捐献的决心,并说服了父母。
6月2日,叶子阳来到合肥,入住安徽省立医院。经历5天“动员剂”注射后,他在父母陪伴下安静地躺在采集床上,历时3个多小时,216毫升造血干细胞采集完毕,立即被送往北京。叶子阳长出了一口气,微笑表示终于实现了回馈社会的心愿。
爱 / 心 / 接 / 力
患者寄来感谢信 立志病愈后也要做志愿者
安徽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受助患者是北京一名30岁女性,患有急性白血病。7日晚,叶子阳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到达北京,为病人带去生命的希望。当日,叶子阳就收到患者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的家人、朋友也都以你为榜样,纷纷加入中华骨髓库,等我好了也要去做一名志愿者,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贡献绵薄之力。您的这份博爱和善良对于病中的我弥足珍贵,爱心无价,感恩之至,正是这伟大的奉献,我才有了生的希望和可期待的未来。”
“因为自己一点小小的付出,换来一个生命的重生,值得我毫不犹豫地去做。”叶子阳说。( 张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