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脱贫攻坚 决胜全面小康
2016年,在陕西省文物局精心指导下,宜君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和文博工作实际,启动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这一惠民项目,着力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同时以文物扶贫带动了农业文化遗产区域的快速发展,让当地农民群众迈上致富路。
以哭泉梯田为重点 构建生态博物馆
每年四五月间,宜君山梁沟峁间层层叠叠的地膜玉米梯田,勾勒出大地的丰腴和壮阔。塑料地膜与土地颜色的反差,使旱作梯田形成精美的曲线线条,彰显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更是该县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真实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宜君县以保护梯田固有形态为基础,依托哭泉梯田进行文化景观保护与利用,把哭泉梯田列为第四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哭泉梯田片区作为示范,深入挖掘梯田文化,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美丽乡村。一张蓝图科学规划,一个班子合力实施,一套措施强力推进,夯实了县乡村三级协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宜君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建设项目先后完成了姜女文化广场、游客接待中心、民居改造、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开展了宜君梯田自驾游、宜君梯田客栈民宿体验游、中国美丽田园·宜君梯田摄影写生季等活动。宜君因其独特唯美的农事景观,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美丽田园”,被评选为最受摄影家喜欢的旅游区,还被特别推荐为2015神奇大西北最值得去的100个地方之一。
以精准脱贫为抓手 景区带动扶贫
2016年以来,宜君县以旱作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被列入“陕西省文物扶贫项目”为工作契机,充分利用梯田景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景点众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全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全县以精准脱贫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扶贫”战略,以文物保护为切入点,积极推行旱作梯田景区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管护员、讲解员、保洁员“三员齐备”,通过景区带动扶贫、农旅融合扶贫、商品制造扶贫及技能培训扶贫等方式,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了以“梯田旅游、休闲度假、民宿体验”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走出了一条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促惠民的新路子,实现了当地农民从传统的小农经济向大农业、民宿经济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感觉到生态环境好了、旅游的人多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收入增加了,农民生活提高了。据悉,2017年宜君县将完成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各个展示区的展示工程,2018年将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未来的宜君梯田农业生态博物馆将成为国内比较有影响的中国农耕文化博物馆典型代表,成为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提高当地农民幸福指数的休闲养生之地。
宜君汉阴联手 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
宜君哭泉梯田是关中等地旱作农业的代表,汉阴凤堰古梯田是稻作文化的代表。这两个梯田群落一南一北、一旱一水,各有千秋。在省文物局的指导和支持下,2016年双方签署合作开发协议,打造姊妹梯田生态博物馆,实现梯田文化遗产发展可持续。
双方在梯田文化挖掘和研究中,将共享资源和研究成果。在组织相关策划中,双方将在举办旅游节或其他旅游活动时,互派代表团参加,相互协作支持,展示各自建设成果和旅游产品。
根据协议,双方将突出汉阴凤堰古梯田、宜君哭泉梯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致力于联手融入更大的区域旅游合作圈,在资源配置、线路设计、联合营销等多方面合作,并与省内外旅行社达成游客旅游目的地意向,联合开发出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并共同做好线上线下推介。
如今,宜君县随处可见的梯田地膜玉米已经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梯田景观,成为陕西融自然生态、农耕文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新的文化亮点,在改善当地经济结构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陕西日报记者 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