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营养改善计划应纳入脱贫攻坚
2017-06-11 10:14:0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不让贫困孩子在起点掉队——访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一关

当前,我国有4000万儿童生活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一个个贫困家庭的未来和希望。

“脱贫攻坚,不能让贫困孩子在起点掉队。”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卢迈说,经过多年努力,贫困地区儿童营养不良率由2012年的18.5%下降到15.4%,但仍是城市儿童的2.5倍,贫血率是城市儿童的3倍。

“吃不饱”“吃不好”影响有多大?“营养不良对儿童的负面影响是不可逆的。”卢迈介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长期关注农村孩子营养问题。研究表明,儿童时期蛋白质的缺乏可使智商降低10—15分,缺铁性贫血可使智商降低5—8分。调查显示,一些贫困县儿童生长迟缓率高达20.3%,营养不良严重影响了儿童大脑、骨骼发育和智力发展,带来的损失终生难以弥补。

“消除贫困,要从娃娃抓起。儿童发展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一关。”卢迈说,《全国营养报告2016》指出,在儿童营养方面每投入1美元,会带来16美元回报。“每天热乎乎的营养餐,不只是简单的吃饭问题,能让贫困地区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解决好农村孩子的吃饭问题,我国2011年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591亿元,覆盖29个省份1590个县的13.4万所学校,超过90%的学校建起了食堂,受益学生总数达3600多万。监测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16年,受益地区11岁男、女生平均身高分别增长5.7厘米、5.6厘米。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的状况正在发生转变。

数据显示,受益学生中,16%来自精准扶贫对象家庭,20%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63%为父母一方外出务工。

卢迈说,实践证明,儿童发展投入可操作性强、成本合理、效果明显,对促进教育公平、实现“全民健康、全民小康”有促进作用。

把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按照营养改善计划,每个农村学生一天补助4元钱,能保证营养需求吗?

卢迈说,监测县中,半数以上实现了学校食堂供午餐,近三成食堂供早餐。许多地方精打细算,不仅让孩子吃饱,还要吃得营养,基本满足农村学生的营养需求。有的地方政府出钱,给孩子每天补一个鸡蛋、一盒牛奶,有些企业积极开展学生奶项目,这种做法值得鼓励。

如何让这些钱花到刀刃上?2015年教育部建立“阳光校餐”数据平台,以第三方身份评估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目前数据平台覆盖13个省份100个县的9200余所学校。卢迈介绍,利用大数据平台,学校老师每天上传图片、图表,报告学生就餐人数、食材及价格等,实现阳光操作。今年5月监测显示,52%的学校营养餐的能量、蛋白质、脂肪以及两种微量元素达到国家标准。

“以儿童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扶贫正在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卢迈说。以营养餐为例,目前仍有近半数学校没有完全达标,有的学校存在营养搭配不合理、食物采购管理不严格等问题。

“在儿童减贫问题上,建立良好的制度更为有效。”卢迈建议,应将营养改善计划纳入脱贫攻坚战略,作为各地脱贫工作的考核指标,提高地方政府认识水平和治理能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办好。完善相关保障制度和政策措施,中央财政要确保膳食补助标准与农产品价格上涨联动,地方政府要分担食堂运行费用及人工成本。创新监管方式,通过互联网信息公开、大数据监督评估,保障老百姓的知情权,杜绝违法违规现象,让相关政策执行得更精细、更科学、更规范。要结合实践,推广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政策制定应该是全时段、全过程施策,对儿童健康、营养、早期启蒙、儿童保护和伤害预防等方面进行综合干预,中央、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充分合作,形成全社会关注儿童发展的合力,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也有一个阳光的起点。”卢迈说。( 赵永平 王 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