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郭 祥
制图:郭 祥
图为清平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吃午餐。
原标题:农家娃吃上热饭菜了吗?(关注贫困山区儿童)
2011年,似乎并不遥远。在那时候的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高谷镇庞溪村小学,学生们每天早上都还得带着饭菜来学校,中午在食堂加热食用。“有肉,那就算是吃得不错了,一般都只带白米饭和一点素菜。”庞溪村小学校长赵广成说,“那时候在农村,我们算有食堂的学校,不错了。好多学校连食堂都没有呢。”
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开始实施,至今已近6年。农村的学生娃现在吃上了什么样的饭菜?他们吃得饱不饱、好不好、安全不安全?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三菜一汤,吃饱吃好
“4元钱补助,必须吃到孩子肚子里”
彭水县位于武陵山区的深处,是重庆贫困程度深的县之一。保家镇清平小学,是县城30公里外的一所乡村小学。
6月2日中午12时20分,在清平小学食堂,热腾腾的米饭和炒菜刚刚盛进不锈钢桶,摆上食堂的餐桌:青椒胡萝卜炒肉片、莲白粉丝炒鸡蛋、炒土豆片,还有一道酸菜汤。
“不同年级饭菜量不同,保证吃饱吃好不浪费。”学校校长吕正泽说,“食堂只能坐下一个班的学生,其他的班级由各班老师领回教室。现在,高年级的值日生可以自己把饭菜领回教室,自己分餐。”
走过几个教室,孩子们正在排队分菜。一些孩子的自带餐具太小,3份菜都装不下,而有些孩子吃完第一碗,又跑来添了半碗饭。1点左右,值日生把饭菜桶归还到食堂,大多数饭菜都有剩的,但不多,勉强够填满桶底。
“山外的人很难想象,就在前几年,我们这里有的农村家庭每天只吃早晚两顿饭。家境好一点的,给孩子1块钱,中午能在校门口买点零食。家境差点的,就等着下午放学再回家吃。”吕正泽说,“现在有了食堂,搞起来营养午餐,家长和学生都反映吃得好多了。”
在学校食堂进门右侧的墙上,可以看到一面公示栏。左边是本周的菜谱和推荐菜谱,右边是食材采购价和市场价的对比。学生每天的饭钱6元,4元是中央资金,2元由学生自费。一个孩子吃到多少钱明明白白。
“我们的底线是,一份4元钱的荤菜,必须要吃到孩子肚子里去。”彭水县教委办公室副主任窦向军说,“根据情况不同,会收取1—2元,再加一个素菜和一个汤。在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两荤一素一汤。”
2011年以来,重庆市投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资金超过34亿元,惠及中小学生近650万人。
“四统一”保障,吃得放心
“学生吃的比乡政府食堂还好”
张晓江是清平小学工会主席,也是学校膳食委员会主任。每周一上午,他都准时来到食堂库房,仔细检查米面肉油菜,有没有腐坏,有没有缺斤短两,有没有以次充好。
平时乐呵呵的老张,这时候总会特别严肃认真。“这责任太大了,娃娃吃出任何问题,那我第一个跑不脱。”张晓江说。
“有时候不进去,食堂门口有实时监控,我也要看好久。”张晓江说,“这学期刚来,我就发现食堂纱窗眼太大,可能防不住蚊子。马上提出来,他们第二天就改了。”
食品安全是营养改善计划的前提和保障。2012年以前,彭水学校食堂由学校自己管,食品安全和资金管理都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春季起,彭水成立了智彭阳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政府委托公司负责学生营养餐。教师、学生和家长选出代表,组成膳食管理委员会,进行管理和监督。
“现在县里133所农村学校的营养餐都由我们负责,统一招标、统一采购,我们负责统一分配、统一运送,对食堂统一管理。”智彭阳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仁义说,“这样做,一方面成本低了,一斤米比市场价低两毛钱。另一方面品质也好,上次一些乡政府干部来参观,都说吃的比乡政府食堂还好。”
通过社会化服务,彭水县高谷镇庞溪村小学,这样一个只有45个学生的袖珍型小学,和有近500人的清平小学,享受了一样的食材配送和管理。食品验收、贮存、加工、售卖留样、配餐以及消毒保洁等各个环节,100多所农村学校也都是一样的操作规范。
“我们学生少,所以只配了一个厨师,每天就做一荤一素。但是分量可不小,是推荐食谱上食材量的两倍呢,一些小孩能吃得比成年人都还多。”赵广成说。
“大宗食材实行统一招标、采购、分配、运送的‘四统一’制度,明确责任人,规范自查制度,这是目前比较好的经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认为,要避免各方对政策理解出现偏差,一些家长把营养改善计划认为是免费午餐,把原来应该给孩子吃饭用的钱减少了,误解了政策的本意。
“五亲自”“六不准”
“让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必须建食堂,要让孩子们吃上热饭菜才行。”窦向军认为,“我们之前也搞过一段时间的‘蛋奶工程’,但是很多孩子喝不惯牛奶。天天吃鸡蛋,有的孩子吃腻了,领了鸡蛋就扔。”为此,几年前,彭水县专门筹措近4000万元,对县内学校食堂进行新建、升级改造,保障“校校有食堂,人人吃午餐”。
在整个重庆,教育部门整合相关建设项目经费,优先安排中小学食堂新建、改扩建。目前,1957所学校食堂环境得到改善,基本消除了农村学校无食堂的情况。
食堂建好了,重庆对学校的食品安全责任进一步强化,提出了“五亲自”和“六不准”——
各区县教委主任、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亲自组织召开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亲自部署食品安全工作、亲自参加食品安全检查、亲自研究重大隐患整改措施、亲自下达隐患整改任务并跟踪落实。
重庆各学校食堂,要严格执行“六不准”:不准私人承包,不准无证经营,不准从业人员无证上岗,不准主要食品原料在非定点供货商中自行采购,不准从无资质的小摊贩或流动摊贩处购买任何食品原材料,不准采购、贮存、使用亚硝酸盐。
各级教委每年都举办培训班,让从业人员定期轮训。针对农村学生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相对不足的特点,还组织专家制定了春、秋季参考食谱。
调查显示,在重庆,农村学生饿着上课、饿着回家的情况基本消除,营养状况也得到改善。从2012年到2014年,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2.02厘米、2.21厘米,男、女学生体重分别平均增长0.5公斤、0.51公斤,男、女学生的生长迟滞率分别下降6.66%、6.92%。
“营养改善计划进一步改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马冠生认为,要落实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将人员工资和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中央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奖励,保障食堂运转。推进“食育”的发展,通过“小手拉大手,大手拉人群”的方式,提升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的营养健康素养。( 蒋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