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几难?——一个“大省份小省会”的突围之战
2017-06-10 10:14:00 来源:新华网

  济南大明湖。 徐速绘 摄

融山、泉、河、湖、城于一体的济南,千百年来就是大路通南北、大河贯东西的名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历代文人墨客多有诗赋称颂。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国内诸多城市日益被交通拥堵、雾霾、违章建筑等“城市病”所困扰。有着“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自然风貌的济南,也陷入了“满城雾霾半城堵”的窘境。

更让人警醒的是,在近年来各省都市竞相发展、日新月异的大变局中,济南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文化大省省会,其城市首位度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中均已靠后……

感慨着风光不再,优越感与失落感同在的济南人,追赶心与超越心共怀,瞄准“大、强、美、富、通”现代化省会城市的建设目标,奋起直追,突围求变。

如今济南,究竟几难?

破治“狭”之难:

从“大明湖时代”迈向“黄河时代”

3月26日,济南北跨的重要工程之一,济齐黄河大桥完成合龙。 徐速绘 摄

2017年4月11日,航拍的济南大明湖。 郭绪雷 摄

济南,南依泰山,北纳黄河,东西各有部分小山脉。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形,把济南造就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七十二名泉众星捧月的千古泉城,也使这座古城在向现代化城市演进的进程中四面局促。

因而,济南的城区格局、产业布局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东拓西进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如今东西长、南北窄的带状格局。

问起济南中心城区有多大,很多市民会说“东西长三十公里,南北宽十三公里”;问起市区的主干道,几乎所有济南人都说经十路。

经十路东起章丘区双山街道与普集镇交界处,西至长清区陈庄路口,全程长达90公里,仅门牌号就超过3万个,被戏称为“世界上最长的路”。

济南东西长、南北窄,就像根油条;整个城市拥挤不堪,就像一口油锅。几百万人每天这样煎熬着,生产、生活、生态都难以维系。从长远来看,城市建设不可能再东西向无限延伸,而南部山区是城市的水源地和“绿肺”所在地,必须坚持保护优先战略。对此,济南决策层已形成共识——未来的发展空间必须面向黄河实施北跨。

“这个北跨不是随便越过去,而是要通过‘携河发展’,让黄河成为城市的内河。”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解释说,“北跨”不仅是在城市管理层面破解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更是在经济发展层面解决产业布局、产业转移的重要决策。未来,济南市将致力于打造1个主中心、1个副中心、5个次中心、12个地区中心和2个卫星城,划定城市边界,实现“精明增长”和组团发展,实现城市的合理均衡发展。

“济南济南,越挤越难。只有跨过黄河去,才能‘解放’全济南。”济南人充满豪迈更充满期待:走出“大明湖时代”,转身拥抱一个跨越发展的“黄河时代”。

这一转身,济南惊艳了时光,古城经越了千年。

破治“业”之难:

从旧动能转向新动能

2015年6月17日,在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公司,机器人在进行焊接作业。 郭绪雷 摄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齐鲁软件园,已成为济南高新产业重要聚集地。 冯杰 摄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体系门类齐全、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但同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比重偏重问题十分突出。作为山东省会,济南的工业结构同样偏重,钢铁、冶金、化工、水泥、地炼等重工业云集,耗能多、污染大、产能过剩。

济南工业有过辉煌,轻骑、小鸭等老国有企业“五朵金花”曾家喻户晓,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却相继凋零。此外,民营经济活力不强、县域经济实力偏弱,成为制约济南经济发展的又一短板。

“去产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产业难题成为济南城市治理的一道必解之题。”济南市长王忠林说。

有舍才会有得。始建于1958年的济钢,是共和国缔造的第一批地方骨干钢铁企业,高峰时年钢产量位列全国行业前十名。半个多世纪以来,济钢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从去年末开始,这家老钢企陆续关停生产线,向日照精品钢铁基地搬迁转型。目前,全市累计搬迁改造和关停腾退工业企业40家,“瘦身”接近一半,既去产能又去污染,同时还释放了城市发展空间。

变道才好换向。济南集中突破发展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部分已形成明显的集群效应。作为中国领先的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商,浪潮集团服务器增量贡献了全球服务器总增量的35.6%,为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提供IT产品和服务。目前,济南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已逾2500家。

转型才能升级。被誉为“国产重型汽车摇篮”的中国重汽,2000年改革重组前濒临破产,此后依靠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今跻身世界重卡三强,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就有33个国家和地区。当传统制造业迈向智能制造,老树也绽放出了新枝。

尽管新旧动能转换仍在路上,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正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勃勃生机。去年,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居山东省第一位,进出口总额增幅创近年来最高。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