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孤儿群体:5年搬了3次家,最盼望有个安稳的地方
2017-06-09 09:14:0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折翼的天使”你还好吗?(民生视线)

图①:小茹(左)在给大家唱歌。图②:赵丽萍正给脑瘫患儿作康复训练。图③:“香香公主”(右)和她的小伙伴。记者 冯华 摄

有这样一个饱含善意与期待的形容——每个孤儿都是“折翼的天使”。本版曾在2012年关注过一批特殊的儿童——孤儿群体,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揪心的故事:有的小小年纪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出生不到7天就被父母遗弃;有的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来到福利院生活;有的父母双亡后只能和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在一起……5年过去了,这些孩子还好吗?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还需要哪些帮助?“六一”儿童节前后,记者又重新回访了部分孤儿。

——编 者

■“香香公主”病好了,照顾她的姐姐嫁人了

记者最惦记的是采访时还不到1岁的“香香公主”。小香香当时是民间儿童福利机构——“365晨光宝贝之家”(以下简称“宝贝之家”)中最小的孩子,浓眉大眼,特别可爱。却因为患有先心病被父母遗弃在医院里,到“宝贝之家”时才刚刚7天,后来又被查出患有肝损害,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为啥叫她‘香香公主’,就是因为当时给她治病,每天都得用中药泡好几次澡,身上永远香喷喷的,是我们家最香的孩子!”“宝贝之家”创办者赵丽萍笑着说。

“我不叫香香了,我有自己的名字!”靠在赵丽萍身边的香香瞪大眼睛,拿出课本给记者看她的名字。今年6岁多的香香快上小学了,在公益人士资助下,正在一所私立学校读学前班。下午放学回家后,就趴在房间的地垫上看书、写作业,时不时叫声“赵妈”,问一两个问题,再调皮地笑一笑,和普通人家母女相处的模式一样。

赵丽萍悄悄告诉记者:“两岁前香香的肝病很严重,医院建议换肝脏。可那时没钱,但谁也不忍心放弃治疗,就到处打听中医药方,天天给她煎药、喂药,没想到竟然真的治好了!”更神奇的是,香香的先心病也自愈了。曾让人揪心不已的香香,成为全家20多个宝贝中最健康的一个。

“当时照顾香香的聋哑姐姐还在吗?”记者拿出以前拍摄的照片询问。

“这是青柳,已经从我们这儿‘嫁’出去了,丈夫对她不错,过得挺好的!”赵丽萍欣慰地说。

照片上的孩子,有不少仍在“宝贝之家”生活。

“猜猜这是谁?”赵丽萍笑着带过来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我是小梅啊,我能走路了!”看着眼前活泼开朗的小梅,记者惊讶极了。5年前见到的小梅,患有严重的先天性“马蹄内翻症”,只能手脚并用在地上爬行,现在竟然站了起来!赵丽萍说,这几年小梅陆续做了四五次矫正手术,前后花了几十万元募捐款,终于能站起来走路了。

爱唱歌的小茹长成了大姑娘。赵丽萍骄傲地说:“小茹现在可是我们家的‘老大’,每天照顾弟弟妹妹,是我的大帮手。”

这些年,“宝贝之家”里的孩子们来来去去。有的像青柳一样长大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归宿;有的康复成功,又回到了原来的福利院;也有的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赵丽萍指着照片上小茹怀抱中的孩子,有些难过:“这是明明,患有先天性的视网膜母细胞瘤,也叫眼癌,就是因为这个病被父母遗弃的。2013年时发病很厉害,在医院治疗了4个月,最后还是没抢救过来,走的时候才3岁。”

■5年搬了3次家,最盼望有个安稳的地方

“365晨光宝贝之家”是赵丽萍于2010年创办的一家民间公益组织,这些年救助了不少脑瘫或身体有残疾的孤儿。通过与福利院合作,赵丽萍把需要康复治疗的孩子接到“宝贝之家”,悉心照料,孩子们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亲切地管赵丽萍叫“赵妈”。

现在的“宝贝之家”早已不在原来的地址,5年来,赵丽萍带着孩子们搬了3次家,越搬离市区越远。

“最早在高碑店租的房,虽然面积不大,但离城里很近,带孩子看病、出门买东西都很方便。”赵丽萍说,稳定的日子没过多久,2013年10月,高碑店的房子被划定拆迁,她们只好举家搬往海淀区西北旺镇的大牛坊。没住多久,那里也要拆迁,2014年8月,赵丽萍又带着孩子们搬到了通州小潞邑附近。

“适合孩子们住的地方不好找,又要房租便宜,又要有活动空间、康复室。通州的房子面积只有300平方米,没有院子,很难满足25个孩子的使用需求。”为了让孩子们住得更舒心,2016年8月,赵丽萍又将家搬到了东五环外的东坝附近,有了一个独立的小院。

推开院门,右侧一溜平房,依次是孩子们的卧室和康复室,正对面三间房,分别是厨房和教室,一两百平方米的大院子足够孩子们撒欢。但赵丽萍心里依然不踏实,“就怕突然又遇上拆迁或者其他事情,这房子不让租了,还得搬家。”

搬家给赵丽萍和孩子们都留下了阴影。几乎每次搬家都赶上了三伏天,20多人的家当,所有的上下床、衣柜、衣服杂物等都需要拆卸、打包,尽管有志愿者帮忙,依然是个浩大的工程,每次都要折腾一个月才能真正搬完。“搬完之后还要收拾呢,又是一个月。”赵丽萍说,每次搬完家,大人们都要生一场病,孩子们更不安宁。“搬家意味着孩子们需要从饮食起居多方面重新适应新环境,这对正常孩子的心理与成长都是不小的考验,更别说对环境熟悉度要求更高的孤残儿童了。刚到新家的前几周,每天晚上都有孩子哭闹,要找原来的家。”赵丽萍坦言,现在一想到房子就忧心忡忡。

搬家也对孩子的正常入学造成了影响。在高碑店时,家和学校前后院挨着,3个适龄的孩子都可以去学校上学。搬家之后,离学校远了,交通不便,赵丽萍只好把老师请到家里来给孩子们上课。

“我最盼望的就是‘宝贝之家’能有一个稳定的住所,别再让我们频繁搬家。经费少、缺人手这些困难我们能想办法克服,就是场所问题实在无能为力,希望政府能在这方面帮帮我们。”赵丽萍坦言。

■“姐姐,你能去看我们演出吗?”走进这些孩子的内心,需要爱心,更要专业

“六一”儿童节前夕,“宝贝之家”的小院分外热闹。好几批爱心人士相继来到这里看望孩子们,有的是每周固定前来的志愿者团体,也有的是第一次来这里献爱心的企业、社区代表。

“姐姐,我们‘六一’在亚运村新奥中心有个慈善义卖活动,到时我们会表演节目,唱歌跳舞,你能来吗?”见到每周都来看自己的志愿者小周姐姐,只有微弱视力的欣玉高兴地搂住姐姐,并且拉姐姐到一边说起了悄悄话。小周姐姐听到欣玉的问话时,稍微犹豫了下,还没来得及回答,欣玉马上乖巧地笑了:“去不了是吧?没关系的,我能理解。”姐姐赶忙哄欣玉:“没有说不能去,我是在算那天还有没有其他安排。我很想去啊!”

小周和记者交流时表示,这些孩子们大多活泼开朗,喜欢和人交流,但同时也是敏感的,要真正走进她们内心很不容易。小周所在的志愿者团体比较专业,每周四下午都会来“宝贝之家”,帮孩子们洗澡、打扫卫生,陪孩子们聊天。

“哎哟,快帮帮我,这孩子太沉,我一个人抱不住。”两位志愿者合力,把3岁多的小美从浴室里抱了出来。小美是赵丽萍从新疆乌鲁木齐儿童福利院接过来的孩子,因为严重的脑瘫,不会坐也不会说话,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每天还有固定的康复治疗任务。

“多亏这些志愿者帮忙,我们这里留不住阿姨,一个脑瘫儿童都不好照料,别说是20多个了。”赵丽萍说,平常的康复、照料工作很多,夏天要挨个给孩子洗澡,还要做康复治疗,人手一直很紧张。就连给孩子们上课聘请的老师,有时也会出现“断档”的情况。很多时候,都是赵丽萍自己给孩子们上课。

并且,不是所有的志愿者都能帮上忙。“宝贝之家”门口的墙上有一块展板,专门写有“志愿者探访须知”,包括:不能当面询问孩子的病情、来历,不能随意给孩子们吃小食品,等等。不过仍有不少初次上门的志愿者很难遵守这些规定,他们对孩子们的照料爱心有余、专业不足。

下午三四点钟是孩子们的自习时间,记者发现有的志愿者带着冰棍,直接走进教室给孩子们分发。还有的志愿者在面对一些身有残疾的孩子时,会无意识地说出敏感词语或流露出怜悯的情绪。由于大多数人缺乏专业社工的知识、技巧,在和孩子们相处时不知道该做些啥。赵丽萍对此也很无奈,“对来献爱心的志愿者我们都心怀感激,他们做不到的地方,我们尽量引导。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服务能够更规范、更专业。”(冯华 朱峻仪)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