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突出减量发展 确定人口总量上限
2017-05-18 09:17:00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人口上限

昨天,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讨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一致同意将《总体规划》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审定。市委书记郭金龙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蔡奇就《总体规划》编制作说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伟、市政协主席吉林、市委副书记景俊海出席。

要牢牢把握三个关系

要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的关系、谋划长远与狠抓当前的关系

郭金龙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最重要的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国家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在京举办的重大活动更加频繁,首都的发展与党和国家的使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些重大政治要求,要充分体现在总体规划编制中,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一要牢牢把握“都”与“城”的关系。北京的发展是首都发展,北京的规划是首都规划,最核心的就是“四个中心”。要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好“都”与“城”的关系,始终将“都”摆在首要位置,自觉从党、国家和人民需要的高度审视和把握首都工作,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布局和推进“城”的发展,使落实城市战略定位、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成为城市发展最鲜明的主题和全市人民的自觉行动。

二要牢牢把握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的关系。在首都工作的同志,更要把讲大局作为一种基本的思想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政治纪律来执行。服务大局与自身发展本质上是一致的,“四个中心”抓好了,经济社会发展就自然在其中了。要自觉把服务与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建设“四个中心”带动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新产业等发展,特别是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引领,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使北京的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更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

三要牢牢把握谋划长远与狠抓当前的关系。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长期奋斗的过程,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可循。我们既要胸怀全局,观大势、看长远,准确把握新的历史方位下中央对首都工作的新要求,准确把握首都改革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工作规律,努力拿出一个好规划。同时,又要立足当前和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把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牵好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积小胜为大胜,让人民群众一天比一天更有获得感。

严格把住红线约束

总规编制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郭金龙指出,总体规划是城市发展蓝图,也是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的综合方略。要通过编制总体规划,更准确地把握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深刻地认识发展中面临问题的成因,提高各方面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科学性,更好发挥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推动城市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城市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

一是严格把住红线约束。这次总规编制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突出减量发展,确定了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要强化红线约束意识,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努力“瘦身健体”,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水平。

二是不断完善城市体系。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目的就是改变单中心聚集、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要积极推动城市功能重组,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设高水平城市副中心,发挥新城多点支撑作用,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构建北京新的城市发展格局。

三是深度融入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自觉,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上持续用力,在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上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共同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打造我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积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要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当成自己的事,形成与北京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分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四是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努力把这张“金名片”擦得更鲜亮一些,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完善保护实施机制,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在文物保护腾退、平房区更新改造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强老城整体保护,重塑首都独有的壮美空间秩序。构建涵盖老城、中心城区、市域和京津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让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永续利用、同现代化建设交相辉映,发挥出更大的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

五是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来衡量。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全力抓好规划实施,在解决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各方面工作都要见物见人,抓住服务保障这个重点,政府主导与市场作用相结合,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京报集团记者 徐飞鹏 王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