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冠秀
做人要做这样的人
张志平
青年学者赵志国将他即将付梓的两部书稿《中国好母亲戎冠秀》和《中国好母亲戎冠秀》纪念画册送给我,他说这是为纪念“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诞辰120周年而策划编写的,并嘱我写个序。我翻阅着这两部图文并茂的书稿,不由眼前一亮:文中的“亲情”“友情”“寻访”“记忆”等篇章,大都是作者采访的第一手材料,十分难得;而书中的100多幅照片,真实地再现了戎妈妈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年代的感人风采,其中许多照片又是首次面世,非常珍贵,唤起了我许多回忆。
我是平山人,说起来与戎妈妈是同乡。我认识她至今已经有三十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当时,我正在平山县委宣传部工作。1986年5月,我陪从北京来的《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到下盘松采访戎妈妈。这是我第一次采访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当时她身板硬朗,记忆力已不如从前,但谈起革命战争时期的事,还是如数家珍——聂荣臻、唐延杰、朱良才、程子华、萧锋等一连串响亮的名字从她的嘴里吐出,并说起他们和她的交往,令我很是钦佩。当时我还和戎妈妈拍了一张很有意义的合影,深知这张照片的重要,回到家里我认真的放了起来,后几经搬家竟然找不到了,使我抱憾至今。
1987年7月下旬,“八一”建军节前夕的一天,为纪念建军60周年,原《建设日报》记者马俊海到平山采访,与我们策划报道戎妈妈的专题。抗战时期,聂帅在平山与戎妈妈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那时戎妈妈带领全村妇女给八路军做军鞋、送军粮、救伤员、抬担架。近50年过去了,再为聂帅做双军鞋是很有意义的。一是表达老区人民对聂帅的思念之情,二是让青少牢记爱国拥军的传统。第二天,我就与马俊海、通讯员卢瑞和县妇联封云霞同去看望戎妈妈,到下盘松后,我们说明了来意。年已91岁的戎妈妈深情地回忆起聂帅和子弟兵在平山的战斗岁月,心情仍很激动。她摸索着从箱底找出了一双布鞋,根据她的口述,我们又代她给聂帅写了一封信,尔后一并寄出。信中说,“快到‘八一’了,又是建军六十周年,我和平山老区的乡亲们都很想您。给您寄去一双您当年喜欢穿的布鞋,这是村里年轻人按咱老妇救会的规格做的,不知合脚不?……”
鞋和信寄出没几天,8月10日,她就收到了聂帅的回信,回信中说,“收到你们热情的来信和老区的纳底鞋,使我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你们,一下子又引起我对战争年代革命老区的回忆……这双布鞋虽很普通,但它包含了老区人民多少心意,是军民鱼水情的结晶,我将永远保留纪念!”
1988年春,戎妈妈感到身体不适,人们劝她住院治疗,她说:“俺老了,不能做事了,不能再给咱公家添麻烦了”,救护车在她家门口停了整整10天,在她又一次陷入昏迷时,被部队领导和家人送到了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聂帅闻讯后,专门托人将一束“勿忘我”鲜花送到老人病榻前。聂力回忆说,“8月12日,父亲接到中共平山县委发来的唁电,得知戎冠秀去世了,他当时坐在轮椅上,闻之一惊,痛心地拍了一下轮椅的扶手,这是他激动时的一个习惯动作……,沉默了两三分钟后,他又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尽快给河北省平山县委发去唁电……”。
戎妈妈生前曾对家人说:“我死后一定要火化,丧事越简单越好”。她还亲手做了寿衣,里子是旧粗布的,还打着补丁,一位部队的首长手捧着这简朴的寿衣,流着泪说:“戎妈妈,您一辈子都把心血用在了子弟兵身上,就是想不到自己啊!”,戎妈妈去世后,当年在晋察冀和戎妈妈一起战斗、相处过的老首长们也无比悲痛。聂荣臻、彭真、徐向前、薄一波、杨成武、康克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来唁电深表哀悼。8月22日上午,河北省社会各界在石家庄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1000多人列队向戎妈妈告别。《河北日报》还发表了社论号召学习戎妈妈的高贵品格和精神。我参加了悼念活动,一方面为失去这位伟大的母亲而悲痛,一方面又为戎妈妈而骄傲。
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却得到了党和人民这样的尊重,极享哀荣,她是担当的起的!任何一个为国家、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人们都应该永远记得他。
解放军野营训练来到下盘松村,戎冠秀为战士们烧水做饭。(摄影郭建英、卞志武)
2008年,我主持编纂反映平山重大革命事件和英雄人物的专著《非凡岁月》,采访了很多人,其中戎妈妈的事迹,是我的采访重点。戎妈妈的长孙李耿成告诉我,他说奶奶曾向他讲过这样一个情节,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奶奶被邀请到观礼台。令奶奶没有想到的是,在随后的盛大国宴上,毛主席握着奶奶的手亲切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奶奶既激动又紧张,用平山话回答:“我叫戎冠秀。”毛主席闻之笑呵呵地说:“哦,这个名字,我记得,子弟兵的母亲啊!”奶奶再也说不出话来,当时就哭了。在她的一生中,曾13次见到过毛主席,连续五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妇联第三、四届大会代表。
李耿成还告诉我,他1968年参军,在中央警卫团工作,有一次他在中南海站岗,正巧毛主席散步走来,和蔼地问他:“小同志,参军几年了?哪里人啊?”他激动地回答:“三年了,平山人!”毛主席说:“啊,平山老乡……”他答:“是,我奶奶是戎冠秀!”毛主席微笑说:“戎冠秀,我认得……”
1959年戎冠秀在全国劳模大会上获得了很多奖章
在采访中我深深感到,老一辈革命家和平山子弟兵、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关系,就是这样密切,平山人的忠诚也一代代抒写着。同时令我十分感动的是,戎妈妈的家国情怀是那样博大而厚重,她的三个子女都是爱国拥军的好党员,小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后,她又先后送4个孙子、1个外孙和1个外孙女参军,报效国家。
2014至2015年初,我主持拍摄大型纪录片《平山记忆》,其中第四集《支前》的主要人物是戎妈妈。我和摄制组的同志们认真研究了采访提纲,文字资料、影像资料同步进行。这次采访面更大,范围更广,内容也更丰富,戎妈妈的亲属和她当年一起护理八路军伤员的老人们给我们讲了好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孙女李秀玲说:“奶奶服伺伤员非常细心,有的伤势严重难以咽食,她就把窝窝头用嘴嚼烂,口对口的喂伤员,天气冷了,奶奶就把闺女过冬的棉袄撕开,把重伤员负伤的双脚紧紧地裹起来。”有的老人回忆:“炎热的夏夜,戎冠秀忍着蚊虫叮咬,在昏暗的油灯下一针一线的纳鞋底,做军鞋。指头肚上磨出了嫩肉,鲜血直滴。日子久了手掌磨出了一层又一层的老茧。”
戎冠秀重现掩护伤员的情景——1943年反扫荡中,戎冠秀曾让八路军伤员蹬着她的肩膀爬入隐蔽的山洞。
为了寻找戎妈妈更多的光荣事迹,就必须要找到“老五团”的部队。晋察冀军区五团是一支敢打硬仗的劲旅,抗战期间就战斗生活在平山,共作战225次,戎妈妈当年就救护了很多的五团伤员。
1940年10月,“老五团”参加了百团大战中的娘子关战斗,为了拍摄的需要,我们找到了戎冠秀的孙子李耿成和战斗英雄邓仕均的儿子邓其平,一起重返战场。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五团的老部队是现在驻晋的武警8651部队。车过太行山,驶进汾河大平原,我们来到了山西祁县,一座整齐的军营就坐落在这里。迎门是一座黑色花岗岩的卧碑,上述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老五团”,碑后面的第一行字就写着“1939年3月26日,晋察冀军区第五团在平山县东黄泥村组建……”,在军史室里陈列着这个部队的英雄历史,其中“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的部分十分突出,使我们欣喜不已。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娘子关战场遗址,站在高高的太行山上,娘子关前,听当地老人们叙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仿佛把我们带进了那个年代……在攻打距娘子关不远的磨河滩车站时,连长邓仕均率领的五团一连,突然遭遇从太原回国休整的700名日军,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全连145人,只有17人成功突围,其余全部壮烈牺牲。战斗过后,晋察冀军区授予五团一连“磨河滩英雄连”,连长邓仕均“特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面对此情此景,我当场赋诗一首赞颂:“当年太行起狼烟,平山子弟换衣衫。连天杀气压倭寇,动地长歌开新颜。陈庄折刀鬼魅灭,雄关挥戈血色黯。先人驱马曾经此,今朝河山更好看。”
戎冠秀为伤员喂水。(摄影石少华)
邓仕均的儿子邓其平,也曾在父亲的老部队里当过团长,他曾听老人们说,很多负伤的战士们伤愈归队离开下盘松时,都情不自禁的冲着戎妈妈跪下,连声喊着:“娘!”“娘!!”,戎妈妈也含着眼泪说:“孩子,快起来,咱八路军可不兴这个,你们打仗负了伤,我伺候你们是应该的!”邓其平说,抗战期间,戎妈妈曾舍命救过他的父亲,在晋察冀边区第二次群英会上,他父亲和戎妈妈分别当选为“战斗英雄”和“子弟兵的母亲”,从此结下了母子般的情谊。
1951年,邓仕均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了,当时不敢告诉戎妈妈,1959年庆祝建国十周年时,戎妈妈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剧作家胡可才告诉她邓仕均牺牲的消息。她的小儿子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她的八路军儿子也牺牲在朝鲜战场上,这位母亲的内心是多么痛苦啊!李耿成说,当得到叔叔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奶奶说:“孩子是我生的,但他是党培养的,干革命哪能不死人,他保家卫国而死,值得!”,但在没人的时候,奶奶也经常失声痛哭。
93岁的胡可,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抗战时他担任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编剧,为创作话剧《戎冠秀》,和胡朋一起,在下盘松体验生活,与戎妈妈共同生活了几个月,话剧《戎冠秀》在上演后,受到了根据地军民的热烈欢迎。他和胡朋的爱情种子也在这里生根发芽。胡可说:“当年,戎冠秀把我们当成他的儿女看待。我们吃饭,她给我们最好的,她却舍不得吃。她年龄比我们大,我们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由于有在戎妈妈家深入生活的经历,胡朋后来在《烈火中永生》、《槐树庄》、《回民支队》、《侦察兵》等影片中饰演了一系列革命母亲的形象,她曾说过,戎妈妈的伟大形象和她平凡朴实的作风影响了我的一生。
86岁的田华当时是抗敌剧社儿童舞蹈队演员,年仅14岁。她回忆,那时环境很残酷,根据地很困难,我们很小,吃不饱饭,可我们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许吃老百姓的东西。这一切,被戎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天我们睡午觉时,戎妈妈进屋悄悄把我们拍醒说:“孩子们,快起来,给你们送山药来了。吃吧,你们吃吧,我不给你们汇报……”
说不尽的戎妈妈,永远的戎妈妈!
平山,是一块浸透了革命烈士献血和荣光的地方。戎妈妈是我们心中的一座丰碑!2009年,在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活动”。
在评选出的全国英雄模范“双百人物”中,河北170个县市区只有15人,而平山就有两人入选,一位是戎冠秀,一位是新时期石油系统“铁人”秦文贵。试想,在13亿人口的国度,2500多个县,平山就有两人入选,这是何等的荣光啊!这也是共和国给“子弟兵的母亲”们一次崇高的敬礼!
批阅赵志国先生的两部书稿,心潮起伏,思绪升腾,戎妈妈高大而亲切的形象如在眼前。我们今天怀念戎妈妈,就是要铭记历史,弘扬精神,念其功德,不忘初心,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前行,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和信心。
是为序。
(作者系河北省文史馆研究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西柏坡——平山革命史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