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郭凯(左一)、郭凯的妻子罗启萍(左四)、热孜古丽(左三)在一起合影。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新华社乌鲁木齐1月26日电( 白佳丽、胡虎虎)一大早,热孜古丽就坐上公交车,去给她家的新亲戚拜早年。一路上,她不时透过窗户上的雾气,望着街边高挂的大红灯笼,怀里抱着馓子和核桃,这是她要送给仅见了两次面的汉族新弟弟郭凯的春节礼物。
前一天,她已给弟弟打好招呼,今天要去弟弟家拜个早年,同行的还有自己的丈夫木合塔尔·卡迪尔和邻居吐尼沙汗,吐尼沙汗怀中是她3岁的外孙。
两个月前,响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号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师分院反贪局副局长郭凯,作为“一对一”结对认亲的一员,与家住乌鲁木齐大浦沟社区的贫困家庭热孜古丽家结对认亲。
坐了两小时的公交车,三家人终于围坐在弟弟暖意洋洋的家中。热孜古丽将馓子和一包核桃整齐地摆放在弟弟家客厅桌上,与弟媳罗启萍准备好的水果、糖果刚好摆了满满一桌。热孜古丽看着眼前这中式风格装修的家以及第一次见面就热情招呼她喝茶、吃水果的弟媳,脸上笑开了花。
“这就是我常说的热孜古丽,这位是她的丈夫和她的邻居吐尼沙汗,小巴郎子(维吾尔语:小伙子)是吐尼沙汗的外孙肉孜塔木。”郭凯一边为妻子介绍自己的维吾尔族亲戚,一边抱着肉孜塔木,给他递上糖果。
郭凯记得,第一次去大浦沟社区结对认亲时,他是与单位一行5人同去的。“我们带着清油、大米、面粉,去了各自新亲戚家。热孜古丽家是我结对认亲的对象,她与丈夫都是低保户,没有工作,我记得第一次到她家时,两间土房子,烧着土炉子,几乎没什么像样的家具。”这一次见面,成为两个陌生家庭友谊的开始。
“上个月,我女儿结婚,我给我弟弟发了请柬,我们就像真正的亲戚一样。”热孜古丽说。
郭凯拿出手机,打开相册,给大家分享结对认亲时的那些温暖瞬间。“看,这是一位亲戚给我的同事送了一条艾德莱斯围巾,这是有人拿着水果硬塞到同事手里,我记得热孜古丽当时送了我一袋水果糖和一袋奶糖,我们当时拍了很多照片。”在这里,汉语和维吾尔语相互交织着。
像郭凯与热孜古丽这样的“亲戚”现已遍布天山南北。自2016年10月16日新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与基层群众进行“一对一”结对认亲,越来越多的“亲戚”开始互相走动,大家在这里感受到了冬天的温暖。
“真的很感谢热孜古丽大姐,在我们春节临近的时候,专程来给我们拜早年,感觉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郭凯说。
1月24日,在新疆乌鲁木齐,郭凯的妻子罗启萍(左)带着“结对亲戚”热孜古丽(右)在家里参观。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点击查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