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揭秘"天上生活":90分钟就经历一个白天黑夜
2017-01-25 13:12:00 来源:新华网

在太空失重的密闭环境中生活33天,是一种怎样的特殊体验?一飞冲天前经过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去年10月17日,咱河南老乡、航天英雄陈冬乘坐神舟十一号飞船,创造了历史,在天地之间,谱写了属于自己的飞天“三部曲”。浩瀚宇宙,人类突破极限,探索深空的脚步从不停歇。中国航天的征途是日月星辰,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的脚踏实地。1月22日,大河报记者在中国航天城独家专访陈冬,揭秘其飞天前的心路历程,太空中不一样的生活,以及落地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

曾因视力差0.1差点与飞行擦肩而过

小时候,陈冬对军人就很有感觉,他回忆中学时代,同学中,谁有个军绿色的小挎包,就感觉非常牛。

高二那年,陈冬一名师兄参加招飞,并通过体检,拿到录取通知书,陈冬所在的学校是洛阳市二十二中,即原洛阳铜加工厂职工子弟中学。这事发生在他身边,对他触动很大。

1997年年初,他在洛阳市参加了招飞初检,并通过。在初检之后,他参加了高考,然后去济南参加招飞的复检。

“本想一只脚已经跨进军校的大门内,却没想到,一只脚却绊在大门外。”陈冬说。

在复检过程中,视力要求标准是1.0,而他的视力只有0.9。

“当时心情非常沮丧,但是,第一志愿仍然填写的是空军长春飞行学院。”陈冬说,是航天事业选择了他,在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过了本科线,据他后来了解,报考学校经过研究,认为他的视力下降,是高考复习用眼所致,暂时性地下降0.1,以后调节保养好,是完全可恢复的。学校在考虑综合身体和成绩的因素后,还是把他录取了。

从教练机到战斗机到飞船足足等待17年

陈冬经历的“三级跳”,足足用了17年。

空军长春飞行学院对飞行员的选拔非常严格。“100个人里面,大约30个人能上飞机,淘汰率在70%。还是需要学习,训练。”陈冬说。

两年的学习训练后,他完成所有的基础科目。1999年,陈冬开始飞行。

“第一次飞行什么感觉?”记者问。

“当时就不由自主,哇,终于飞上了蓝天。”“看着地面往下走,看着车、人越来越小,大块的田野,变成绿色的小格子,非常兴奋。”陈冬说。

初级教练机6型飞行训练一年后,是高级教练机。2001年,陈冬被分到浙江嘉兴,开始飞战斗机,机型是强击机5型。

由于该机型是对地攻击,所以,飞行高度较低,一般是在一千米以下,平时在海上只飞到30米。

“当时就想,能不能飞得再高一些?再高一点是什么感觉?”陈冬笑言。

2003年,这一年中国航天很热,神舟五号一飞冲天。

陈冬守在电视旁看直播,心潮澎湃。“能乘上飞船多好啊!”从此,航天的“小目标”,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2009年夏天,陈冬的机会来了。我国开始进行第二批航天员选拔,这个机会能实现陈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梦想。

这时陈冬正在西北某地执行演习任务,而航天员选拔体检在南京,不可能从任务中撤回。

机会就在眼前,却看着它溜走。“有点沮丧,非常失望。”陈冬回忆当时的心情说。

没想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演习过后一个月,上级告诉他,因为选拔条件非常高,符合的人不多,让他和几个战友去参加体检。

时至今日,陈冬仍难掩自己的兴奋心情。在参加体检后,他顺利通过了。

“就这样一步步成为航天员。这是上天对我的眷顾。”陈冬说。

  中国航天城内印有航天员头像的巨幅宣传版面。记者平伟摄影

与飞行员相比航天员有近百个科目

从飞行员到航天员,更大的挑战随之而来。“飞船比飞机复杂得不是一点半点。”陈冬说。

飞行和飞天,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陈冬告诉大河报记者,首先是身体条件要求更严格。一名航天员不仅要适应天空上的环境,还要适应航天的环境。

比如,在上升和返回的时候会有载荷,要坐离心机,锻炼抗过载能力。座舱一旦出现泄漏,在低压力环境下,能不能耐受低压力环境等。

在学习的理论知识方面,航天员涉及面更广。

陈冬说,从进入航天员大队,到具备执行航天员任务,需要四年时间。

他说,在这四年中,要进行八大类、近百个科目的学习。

陈冬举例说,比如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人在太空中既要生存,还要有合适温度、湿度,产生的废物如何处理,如果出现故障如何保障快速撤离,还有仪表系统,判断数据是否正常,导航控制,测控通讯系统,怎么给地面建立联系等。

成为一名优秀的航天员,后天努力和先天因素哪个更重要?

陈冬觉得,后天努力更重要。但是,先天也占一小部分因素。

陈冬说,飞行的时候,做两个动作,如果出现呕吐,天旋地转,就成为不了飞行员,这方面后天没法克服。人一旦不舒服后,会在思维里形成下意识,再上去的时候,还是会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