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大城市病”需要开放讨论
2017-01-12 15:20:00 来源:新华网

希望政协委员们能针对北京“大城市病”,积极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会场外的民众不应成为旁观者,也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北京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今日开幕,据悉,大会期间,在正常议程之外,还安排了以深化改革优化环境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落实人口调控目标、加快治理“大城市病”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为主题的5场联组会,并围绕治环境补短板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疏功能转方式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召开两场专题座谈会,市领导将到场听取意见、参与讨论。

本次政协会议,把治理“大城市病”作为重要讨论事项,值得期待。“大城市病”给城市管理者带来难题,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民生,从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到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等,都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多年以来,尽管北京在“大城市病”治理上动作不断,但是根治“大城市病”,仍然有待时日。

人们注意到,历年来的政协会议,都曾关注过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每次政协会议上,诊治“大城市病”总会引起委员热议,有的民主党派还提出了正式书面意见,北京市政协曾组织各界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和专家学者,对“大城市病”问题展开调研,提交了一系列调研报告以及改革建议。

本次政协会议上,希望政协委员们能延续这样的讨论,既要建设性发言,对北京的“大城市病”进一步把脉会诊,积极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也要敢于批评,直面问题,通过尖锐的辩论,展现问政的力量。

尤其是针对北京市近几年连续推动的,治理“大城市病”的攻坚战,包括人口控制、产业疏散、交通治堵、环境治理等举措,希望政协委员们能够共同关注,直抒胸臆,客观评判这场治理的成效,总结经验,检讨不足,从而厘清下一步治理工作的方向。

当然,讨论“大城市病”,不光是代表委员们的事,会场外的民众不应成为旁观者,也要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

“大城市病”的治理,见仁见智,政府有政府看问题的角度,代表委员也有他们的认知。但最终而言,评判“大城市病”的治理成功与否,还要看民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

要让民众认可和满意,最好的办法显然不是“为民做主”,而是“让民做主”。数年以前,“大城市病”的治理一度效果不彰,争议颇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治理停留在单纯的行政治理层面,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未来“大城市病”的治理,应当吸取这样的前车之鉴,提供更多公共平台,让民众畅所欲言,完善决策机制,让民众的意见,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

具体到此次政协会议,关于“大城市病”的讨论,不妨考虑变成开放式的,会议全程直播,场内开放民众旁听,让民众和政协委员、官员面对面,场外通过微博、网站等,与民众展开积极互动。对于讨论中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民众意见,政协方面不妨将其汇总归类,提交政府部门,由政府部门一一进行办理回复。

有效的公众参与,是一个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讨论北京“大城市病”的治理,讨论过程的开放,参与人群的广泛,讨论氛围的民主,无不至关重要。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