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频繁袭来的大范围严重雾霾,不时启动的空气重污染预警,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人们心中焦虑。“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这么严重的雾霾?”“空气重污染期间,治理雾霾的重点是什么?”……当“跨年雾霾”等空气重污染过程频繁时,不少人发出疑问。
连日来,记者专访了来自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
据统计,2016年9月至12月底,京津冀地区共发生约15次重污染过程。
同时,利用气溶胶单颗粒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方法,对北京、天津、石家庄等8个城市的颗粒物来源进行了快速实时解析,结果见图2。燃煤、机动车、工业排放是上述城市的主要污染来源,贡献率分别占23.3%~46.6%、19.4%~29.8%、8.1%~24.8%。
图2 重污染时段(19-21日)各城市颗粒物来源解析结果
据了解,自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截至2015年,建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共有1436个监测点位,覆盖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实时监测并发布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臭氧(O3)、细颗粒物(PM2.5)等6项指标监测数据和空气质量指数(AQI)。通过长时间、大范围的监测,获取了大量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深入系统地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形势提供了科学支撑。
2014年开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城市和其余各省会城市相继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两年多来初步摸清了大气污染来源和总体构成。为重点研究京津冀地区秋冬季重污染来源,2016年11月环保部组建了京津冀及周边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覆盖2市3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20个城市,构建了集23个手工监测点、13个在线监测点、8个快速源解析监测点、32个气溶胶激光雷达监测点、1台激光雷达走航车于一体的区域多参数综合立体监测体系,对重污染发生、发展、消退过程的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与来源,进行实时追踪和快速解析,获取了大量数据。
造成重污染的原因主要有局地污染排放、区域污染传输、局地排放与区域传输叠加,以及气象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特别是京津冀地区易受西南弱小风影响,整体呈静稳态势,加剧了重污染的生成。
不同的污染成因,导致每次重污染过程PM2.5组分的差异。
以2016年12月15-21日京津冀及周边重污染过程为例,PM2.5组分有较大变化(见图1)。
北京琉璃河、保定、石家庄,以散煤燃烧为典型特征的有机碳和硫酸盐浓度较高。郑州-安阳-石家庄由南向北重污染天数逐渐增加;污染来源由燃煤、机动车与工业向燃煤与工业排放转变,有机碳占比逐渐升高,硝酸盐占比逐渐降低。唐山市20-21日由于钢铁等工业排放影响突出,导致颗粒物中硫酸盐浓度剧增,有机碳变化不大。
图1 12月15-21日各城市颗粒物组分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