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1日讯(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向丽华)“原来先秦时期就有了端午节,这次课程让我对中国传统节日又有了新认识。”21日上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硕来到江滩大讲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端午”课程。市民刘先生听完后兴奋表示,在节日前夕了解这么多端午“冷知识”,非常有意义。
书法家为学员手写书法团扇。 记者刘斌 摄
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每逢端午,全国各地都会赛龙舟、包粽子、挂艾草,节日氛围浓厚。
书法家为学员手写书法团扇。 记者刘斌 摄
不同地区过端午的方式也略有不同。“屈原故里秭归,一个端午三次过,五月初五小端午挂菖蒲、艾蒿,饮雄黄酒;五月十五大端午龙舟竞渡、祭奠屈原;五月廿五末端午送瘟船,亲友团聚。尤为独特的是,秭归农民自发组织骚坛诗社,于端午时吟诗唱和,400余年传承不息。”张硕介绍,而黄石则从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之日举行龙舟开光,祈求神舟带走疾病、瘟疫,到五月十五至十八的正式会期,整个活动历时40天,是目前国内端午节时间较长的祈福和祭祀活动。“在汨罗江畔过端午也很特别,当地人会进行雕龙头、偷神木、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等特殊风俗,还留下了如‘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张硕为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端午”课程。 记者刘斌 摄
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此次市江滩办还为每位听课学员准备了书法团扇与中药香囊。课堂上,学员们一边摇着团扇一边听听着课程,佩带的香囊幽香四溢,每个人都不亦乐乎。
学员领取香囊。 记者刘斌 摄
为了让学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端午文化,张硕展示了大量图片资料。不少学员被生动有力的讲述所感染,纷纷拿出手机、笔记本记录下课程内容。市民陈女士称,课程不仅很有意义,且趣味性极高,今天感受到了端午节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感谢市江滩办提前让大家过上有意义的端午节。
“江滩大讲堂”系列讲座是武汉市水务局、长江日报联合推出的百姓身边的水情宣讲阵地,今后将推出更加精彩、更加多元化的水情活动,引导公众知水、节水、护水、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