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扬子晚报
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反“四风”开展得越来越深入,部分公务员“叫苦不迭”成了社会的热点话题,有的晒出工资条,还有的地方甚至曝出“公务员辞职”的消息。在涨工资成为普遍诉求的社会背景下,公务员工资为何备受关注?公务员应该加薪吗?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这个话题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一些代表委员也就“公务员工资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据新华社“两会今日关注”
两种声音
一方认为,名目繁多的福利、津贴足够保障公务员过上体面生活,没必要通过涨工资“锦上添花”。
一方认为,身处基层的公务员,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得“难以启齿”,至于外界猜测的灰色收入,“这个真没有”。
三个公务员晒工资账本
公务员收入到底有多高,隐性福利有多少,是收入高还是稳定体面让公务员成为职场骄子?记者日前采访了三名公务员,分别来自国家、省、市三级政府部门,他们晒荷包,说福利,谈期待,让公众从另一个侧面了解这个身边的群体。
某省级机关公务员月收入4950元
“这个收入在南京只能算得上中档”
辽宁省某市的处级干部华苏每月拿到手的薪水5000多元,其中包括1000多元交通、通讯等补贴。华苏说,这个收入高不高,要看怎么比。如果纵向与历史比,公务员工资翻了几番。华苏参加工作27年,刚开始收入仅有两三百元。如果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比,5000多元的收入也不算低,算是中高收入。但如果横向和发达地区同级别公务员比,这个收入就不算高。
“我干了20多年收入还可以,但对于入职时间不长、级别不高的同单位的公务员来说,每月拿到手的收入也就3000多元。”华苏说,这个收入就显得并不高甚至有些低了。
33岁的国家某部委正科级公务员张然对此显然深有体会。“在北京每个月把房补、交通补贴等全算上5400元。你说算是高收入吗?”
江苏省某省级机关副科级公务员赵勇每月到手收入4950元。“这个收入在南京只能算得上中档。”赵勇说,甚至要比南京市的区级公务员还要低一截。省级公务员自从2006年工资阳光化之后,非常透明。
中秋节没月饼元宵节没汤圆
“‘硕果仅存’的福利就剩食堂了”
这三位来自不同层级单位的公务员表示,从“八项规定”到纠正“四风”,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越来越稀薄。
华苏说,今年元宵节连袋汤圆都没有发。从去年开始,逢年过节发点东西的福利都取消了。“作为机关单位,可能唯一保留的福利就算是食堂了,但也不是免费。”
一顿饭几元钱,对于“硕果仅存”的福利,张然能想到的就是食堂。“福利分房没有了,经济适用房遥遥无期,机会渺茫,工作不到10年根本不要想。”张然说,“北京房租这么贵,我的收入一半多都交房租了。”
“中秋节没有月饼,端午节也没有粽子。”赵勇认为仅存的隐性福利与单位、岗位、职位有一定联系。例如,教育厅的公务员孩子入托入学可能会好办,卫生厅的公务员看病可能会方便些。
对于“八项规定”等一系列政策,三名公务员一致认为,这对于公务员群体来说都是减负减压。“大吃大喝、滥发礼品纪念品,对这些歪风邪气心存怀念的,要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公务员这个称号和岗位。”
从“好看又好吃”到“好看不好吃”
“用心理优越感弥补收入的不足”
采访中,有受访对象告诉记者,如果把公务员比作一种水果,以前可以说好看又好吃,现在则是好看却并不好吃。
“所谓的‘五加二、白加黑’,说的就是公务员。”负责信访工作的华苏告诉记者,周末节假日加班就是家常便饭。“也没啥加班费,单位给的交通补贴,忙起来倒贴也是常事。”
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为什么没有出现“下海”潮呢?赵勇说,虽然工资待遇没有吸引力,但工作稳定,不用提心吊胆被“炒鱿鱼”。张然表示,公务员仍是一份受人尊重的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心理上的优越感和满足感会弥补收入待遇的不足。进入这支队伍,没有人会轻言放弃。”
“公务员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干好本职工作,对得起报酬和岗位。同时,也希望国家能够建立起公务员工资的增长机制。”华苏说。
(注:文中公务员为化名)
破除了“隐性福利”才知收入不高?公务员为啥不敢理直气壮要求涨工资?
代表委员认为公务员“晒工资”遭“吐槽”背后原因深刻而复杂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反“四风”的开展,让社会风气焕然一新。随之而来是部分公务员“叫苦不迭”,认为自己工资太低,晒起了工资条。然而,同情声甚少,“吐槽”颇多。这种现象也成为2014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吐槽1 破除“隐性福利”方知收入不高?
“据我所知,公务员的工资真心不高,但津补贴不少,因此收入也不能算低。”全国政协委员何伟说,“当然,我说的是光明正大的合法收入,不包括那些‘隐性福利’。”
以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王然为例,33岁的他正科3年,月收入5400元左右,年收入大约6.7万元。其中,工资只有1900元左右,其他都是津补贴。“津补贴中大头是房补,每月1000元。”王然告诉记者。
何伟委员表示,津补贴占公务员合法收入的大头本身就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更为关键的是津补贴不透明,有时工资条连公务员自己都搞不明白—这个月多一项这个,下个月多一项那个。
一些津补贴更是巧立名目—某机关单位仅通讯费就设置了“住宅公务电话包干费”“无线通讯工具补贴”“通讯补贴”“特殊通讯费”四个补贴项目—只是埋怨工资不高,闭口不谈津补贴,难免遭人质疑。
当然,大部分公务员即便加上津补贴,收入也不高。而除了不规范的津补贴,网友还“吐槽”称,公务员衣食住行都不用花钱,“连卫生巾都发”,收入即便中等日子照样很滋润。
全国政协委员胡汉平说,这种现象的确存在,而且往往出现在拥有审批权、执法权、征收权、罚没权的部门。对此,公务员群体的意见也很大。“同一个地区,不同部门待遇差距很大,甚至相同部门不同岗位待遇差距也很大。”胡汉平委员说。
何伟委员表示,八项规定的出台和反“四风”的开展,公务员乱发津补贴的现象得到规范,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私用等“隐性福利”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由此看来,部分公务员被破除‘隐性福利’后才知道自己收入不高,引来网友‘吐槽’也在情理之中。”
吐槽2 公务员为啥不敢理直气壮要求涨工资?
禁吃请,禁送礼,禁发年货……随着一项项禁令出台,人们听到了公务员“为官不易”的叹息,也似乎印证了某种“猜测”—公务员除了工资外,还有隐性福利和灰色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高抒说:“老百姓不相信网上‘晒’的公务员工资单,很多时候质疑的并非工资单上的数字,而是依附在公权力上的隐性福利甚至灰色收入。比如,有些机关单位,一顿工作餐只要1块钱。”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教师李光惠认为,八项规定挤掉了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水分”,由此要建立起科学的考评机制,不再吃“大锅饭”,要通过量化考核提高公务员的办事效率。
刘希娅代表说:“公务员本来就不应成为发家致富的职业。一系列禁令的出台,不仅大幅压缩了公务员的灰色收入,也使公务员的职业价值回归本位。”
吐槽3 特权不改,隔阂又何以能消除?
“很多公务员享受公费医疗,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金反而很高,这些也是公务员一‘哭穷’就被‘吐槽’的重要原因之一。”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宝丰县闹店镇法庭庭长朱正栩说。
这位代表认为,一方面,这些待遇折合成现金本身恐怕不低;更为关键的是,尽管其形成有着种种复杂的原因,但结果却是产生了一种类似公务员集体“脱离群众”的感觉。
“这样那样的‘特权’是造成公务员群体与其他群体产生隔阂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朱正栩代表说。
应该看到,长期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公务员社会保障各方面的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给人的感觉总是“雷声大、雨点小”。
“除了特权,更受人诟病的就是贪污腐败,即便只是个别现象,却着实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说。
王然表示,自己理解针对公务员的“吐槽”,但也希望网友不要以偏概全。“90%以上的公务员其实就是职员,不是‘当官的’,更没机会贪污腐败。”王然说,“而且,大部分公务员对那些‘表叔’‘房婶’也是深恶痛绝。”
代表委员建议
堵住灰色福利漏洞 打开科学加薪通道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昆明市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陈科含提出,堵住公务员灰色福利的漏洞和打开科学合理的加薪通道应并行不悖。
韩德云代表认为,公务员管理要权责对等,权力运行要公开透明。在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给一些偏远地区、条件艰苦的公务员提高收入。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张元贵说:“公开透明是公务员涨工资的前提。要明确公务员的权责利。不能工资涨了,临时工照用,服务也没改进。”
增强互信应回归 “在其位、谋其政”
农民工讨薪被各部门推来推去,小伙子办个护照遭遇百般刁难,城管打小贩“花样迭出”,媒体电话举报卖淫嫖娼却无人出警……
“从小了说,公务员拿着国家的工资,就要为人民群众办事,有的公务员连这样天经地义的事情都不做,‘哭穷’不被‘吐槽’才怪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熊维政说,“从大了说,公务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些不但不服务,还变着法刁难人,这简直是欺人太甚!”
全国人大代表马文芳认为,这些“小事”积累起来贻害无穷,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时代,被迅速传播后,不但影响干群关系,更败坏政府形象。特别是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或是避而不答,或是遮遮掩掩,有的甚至弄虚作假,到头来只会更加破坏政府的公信力。
与这种对老百姓“不作为”“乱作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部门对行政审批事项“常抓不懈”,说到底,还是利益因素在“作祟”。
记者采访的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公务员“晒工资”遭“吐槽”,其背后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原因。公众绝非仅是盯着公务员的工资,而是期待着公务员回归“在其位、谋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