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希望工程已成为一个符号,希望小学也孕育了一种情结,代表着社会各界对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关爱和支持。不少企业或个人以援建农村希望小学为荣;一批孩子也受益于此,不仅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也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传递着爱心。(2019年3月27日《半月谈》)
希望小学,为中国的贫困山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的流动性增强,很多希望小学结束了支持贫困山区教育的神圣使命,闲置起来,而因为其权属性不明确,存在争议,而让这些希望小学废弃了,如今相关媒体对事件进行报道,引起了全国广大网民关注,纷纷对事件出现开良方。
有的网民说,将学校重新利用,成为村委会,或者是村民活动中心;有的说是当成养老院;更有的说对资产进行拍卖,继续成为教育资金,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广大网民纷纷支招,可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在这一事件中,笔者要说三点:一是对希望学校的权属进行认定,在这一项工作中,地方政府应该有作为。与那些的投资单位或者个人进行沟通,相信这些企业或者爱心人士既然将希望学校建在贫困地区了,对于权属归地方肯定不会有太多的异议,毕竟他们原来的初衷就是服务当地广大百姓,如今在教育工作中已经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通过改变其用途照样可以为一方百姓造福。二是根据希望学校所在地村庄的现状,是将其归纳为村民活动中心,还是建设为养老院,这是需要地方政府进行全面的调研,找到更为稳妥的处置方式,毕竟在这一项工作中,地方政府不能草率了。三是开辟利用新模式。如在风景区比较近的,是不是与相关的企业携手合作,建设成旅游设施,承担外来旅游人员,增加地方政府或者百姓的收入。或者是如果建在夏季存在多发性地质灾害地区的,出现地质灾害时,也可以用做临时性百姓迁移的避难所等,这样也能够让希望学校发挥更大的功能。
希望小学闲置了,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如今问题出现,地方政府必须解决,在这一问题上不能等不能靠,必须通过再次的整合,让其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新的作用,为贫困地区的百姓继续造福。(苗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