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不能只停留在校园
2019-01-25 11:54:14 来源:

又是一年寒假季。不少学生原本盼望着能休息,然而“补课”却成了寒假“标配”: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几门课程连下来,寒假只能玩几天,原本轻松愉悦的寒假俨然成了“第三学期”。(1月23日 新华网)

“假期补不补”,是各地中小学生及家长在寒暑假到来前共同面临的选择题。补,怕孩子累,也怕补不出效果;豁出去不补,可眼看着其他家长带着孩子涌入培训机构,又觉得极不甘心,担心孩子的假期时间完全荒废,担心孩子跟不上开学进度,担心孩子被远远甩在后面,继而又担心起孩子的中考、高考、就业……最终,在这样那样的“担心”面前,多数家长仍会判定“补”的价值大过“不补”,于是孩子照例得不到完整的假期。

这是个令无数家长纠结不已的问题。家长的心态很容易理解:尽管教育改革的呼声一潮高过一潮,尽管学校已开始探索实施减负之策,但在现阶段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未来走向——至少在求学阶段是如此。就业时,用人单位总会有意地倾向于选录名校学生;而要想步入名校,学习成绩又是先决条件。这样来看,抓紧利用好每个寒暑假为孩子充电,就变得尤为紧要了。可多数家长又并不具备辅导孩子的时间和能力,于是补习班普遍变成了家长首选,减负也就只停留在了校园。

在笔者看来,一方面,适当补课并无不可。例如,有些孩子自制力的确较差,且不说复习预习,就连学校正常布置的各科作业也未必能按时按量完成,开学前两天点灯熬油恶补作业成了每个假期必定上演的景象。对这类孩子,补习班可起到敦促学习的好作用。再如,有些孩子存在短板科目,利用假期时间专攻短板,定会有所收获。

但另一方面,补课万万不能超出“适当”这一界限。何为“适当”?这需要家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方说,补课时长要适当。对于平日里课业压力已经较为繁重、常熬夜做功课的孩子而言,寒暑假是再好不过的调节时间,能调节身体负担,也能调节心理负担;此时,倘若家长再无节制地让孩子重复早起晚睡的生活模式,无疑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此外,课程选择也要适当。家长的焦虑心态可以理解,但家长绝不能为了平息自身焦虑,就枉顾孩子意愿,一股脑把所有科目都报上、把所有时间都填满。这与浇花施肥是同样的道理:适度有益,过犹不及。

在减负之路上,多地校园已迈出步伐,力求让孩子轻松度过课余时光与每个假期。这样的“松”却反而催急了家长,也反而更催热了培训机构。其实,家长何不顺势而为之,稍稍平息心头望子成龙的焦虑,与校园一道,共同为孩子创造快乐童年呢?好成绩固然值得欣喜和夸耀,但成绩好坏毕竟远不能代表未来成就高低。音体美,演讲,社交,写作,甚至科研、发明创造——每个孩子都有独特闪光点,能走的路远不止一条。给孩子以支持鼓励,为孩子营造发掘潜力、发挥所长的良好环境,让孩子养成健康身心——对孩子的未来而言,这些也许比分数更为重要。(文/艾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