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莫把“在路上”当作自我开脱和自我麻痹的理由
2018-08-13 11:56:00 来源:
  长江日报评论员杨京
  2018年武汉电视问政“期中考”结束了。但结束的只是电视节目,正如此次问政的主题“正风除弊不止步 担当作为促发展”,作风建设应该永远在路上。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初听起来很容易理解,意思是作风建设要“永无止境”“永不停步”。节目中也提到了“钉钉子精神”,就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松劲、不停步、再出发。
  但应该警醒的是,在现实中对“永远在路上”有意无意的曲解和误读。在某些语境下,既然“永无止境”“没有终点”,面临的工作反倒可以松一松、放一放,眼前的问题反倒可以不那么重视,解决起来可以不那么急迫。反正“以后的路还长”,一时半会儿自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这样,“在路上”成了对眼下问题的一种解释、托词。
  这种对“在路上”的轻松化认识,其表现形态可能并不明显,有时甚至是一种潜意识和下意识,但危害显而易见。这就好像一场马拉松比赛,终点线固然遥远,但这并不能成为放慢脚步的理由。否则问题越积越多,差距越拉越大,就有可能积重难返,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
  从电视问政中曝光的若干短片来看,涉及诸如不作为、假作为、装作为,乃至不敢作为和选择性作为等问题,都暴露出我们的作风建设尚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尤其应该有所触动,切莫把“在路上”当作自我开脱和自我麻痹的理由,甚至对出现的问题习以为常。
  值得强调的是,“在路上”始终应当是一种自我加压和自我鞭策,传递出的则是尚未到达理想状态和既定目标的压力和动力。无论是否出现在电视问政的镜头前,对这一概念都应该有准确的认识。
  原标题为《以自我加压的精神踏出每一步》
  【编辑 高翔】
  (作者:杨京)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