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为文科大学生代写毕业论文的服务,逐渐从地上转到地下,但为理工科大学生代做毕业设计的服务,却大行其道。无论是在百度等搜索引擎,还是淘宝等购物网站,输入“毕业设计”或者“毕设”,都能轻易搜到各种提供代做服务的网站、店家,而且都宣称有“专业团队”,是“多年老店”。(7月2日《新华每日电讯》)
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设计既是教育生涯的最后一份“考卷”,也是成果展示的最后一张“通关文牒”。“毕设”如同凝聚个人情感的艺术品,而非工业制成品。然而,频频出现的“毕设”工厂,生产一件件“三无”产品,毕业设计成为设“计”毕业。学生“无功”,设“计”请工。
“玩命中学、快乐大学”的“倒装式”培养方式,让不少解脱应试教育束缚后的学生在大学中放飞自我,随心所欲。无欲无求导致上不上课看心情,挂不挂科看运气,平日无功,终日无果。当面对要一张文凭给家人一个交代,无“技”可施,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把“贴心度娘”、“万能淘宝”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请工代劳。卖家“无槛”,献“计”专供。无论是百度引擎还是淘宝网站,一搜“毕设”,一呼百应,还有“专业团队”和“多年老店”可供挑选,随时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试问,这样的毕设市场是否受到管控?当学生无“计”可寻的时候,是否就会切断恶性循环链?导师“无奈”,就“计”助攻。在调查中,导师的那句“我们知道了又能怎么办呢?”似乎透露出些许无奈,以就业率为基准的考核制度让导师成为“买毕设”的神助攻,最后一道坚守“考核”的底线就此崩溃。
毕业设计变成设“计”毕业,重点在于无“技”可施。如何将“计”转为“技”,是高等教育提档升级的关键。
“快乐成长,玩命成才”的培养模式。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成都表示,中国教育“玩命中学、快乐大学”的现象应该扭转,扭转现象,关键在于扭转培养模式。“玩命”和“快乐”不是两条不可相交的平行线,而是相辅相成的共进线。以彰显个性,突出特色的发展方式,通过正向引导防止“放手”变成“放任”,让大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以大胆提问,小心求证的学术培养,创造学习理论有导师,学以致用有场地的教育环境,让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玩命成才。
“积土成山,久久为功”的奋斗模式。毕业设计虽然结点在期末,但功夫在平常。有一位青年的座右铭是“日日行,就不怕千万里;天天做,就不怕千万事”。快乐大学让不少大学生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精神。当走到学业的最后一公里时,却无法独立前行,只能临时请“外援”,不求优秀,只求合格。试问,一个在知识上不愿意奋斗的人,如何能在岗位上奋斗?作为大学,一方面要通过“增负”的外力督促“要我学”;另一方面要通过“榜样”的内力激发“我要学”,宣扬“学霸”、通报“学渣”,让学术氛围向善向上。
“多点突破,多面育才”的考核模式。毕业设计如同教育生涯的最后一道关卡。“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让中学玩命学,“一过定文凭”的毕业制度让大学随便玩。两种“偏废”的考核模式关键在于“严”“宽”二字的处理。作为校园与社会衔接站的大学,一方面要“宽选择、严选定”,在专业、导师和课程选择上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专业考核、测评上高标准、严要求,培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宽时点、严考点”,无论是“一考定终身”还是“一过定文凭”,都是不公平的教育。把“一大考”分成“多小考”,连点成线、汇点成面,以考促学,让学生毕业变成“水到渠成”,而非“临阵磨枪”。
毕业设计是人生的一场隆重的“仪式”,而非草率的“形式”。扭转培养模式,塑造奋斗模式,优化考核模式,以“技(术)”代“计(谋)”成为毕业论文的硬抓手。
来源:荆楚网
作者:罗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