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船巷社区(化名)是西部某市主城区专门用来迎接领导考察或检查的“明星社区”,社区的一间办公室,在短短4年内,竟被3家区级部门(民政局、人社局和司法局)前后装修了3次,每次都花费十几万元,但装修好挂牌后却基本闲置,成了为迎检而生的“迎检办公室”。(第7期《半月谈》)
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先被装修成社区慈善超市,以落实做好慈善工作的上级要求;一年后,又被打造成家庭服务业超市,以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去年底,再被打扮成法律超市,以彰显推动法律服务进社区的工作成效。变魔术般的超市最终变为迎查的道具,落实工作成了落实办公室,原因究竟何在呢?
“迎检办公室”的出现,无疑是个别基层部门、基层干部形式主义的工作作风和华而不实的工作态度使然。他们热衷于打造上级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老样子”。“迎检办公室”成为形式主义堆砌而成的“皮囊”,也成为老百姓吐槽的对象。
纠正形式主义问题,板子不能只打基层。仔细想来,许多问题病状在基层,病根在上级。“迎检办公室”的出现,基层的责任不容推卸,但上级领导也应对上级机关的工作机制、工作要求和工作作风进行反思。
领导“调研”变“做客”,提前“踩点”“通气”,或者只在办公室内听汇报、看材料,这些违背初衷的调查研究必然导致弄虚作假之风;一些名目繁多、且无实效的考评检查,往往是下面认认真真做准备,上面热热闹闹走过场,组织一班人马、带上一套程序,按照预定路线走一圈,这些违背原则的考评检查必然产生形式主义问题。试想一下,如果上级减少一些检查评比活动,如果上级检查工作不只看办公室等一些表面现象,如果上级检查不是“一查了之”,而是经常开展“回头看”,这样是不是就能减少“迎检办公室”的出现。
类似“迎检办公室”这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花样很多,有的地方建起“遮羞墙”,有的地方办农村书屋却不采购村民所需书籍,有的地方扶贫全靠材料写得好,等等。这些基层干部为了上级“满意”,打造所谓“政绩”,而群众却得不到任何实惠。因此,上级机关必须教育和引导基层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政绩观,多干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变戏法的“迎接办公室”的存在,正是为了迎合上级机关和领导对于慈善工作、服务业发展和法律服务方面的“理想化”的目标要求。上级机关要从基层实际情况、群众实际需要出发,不给基层提一些跳起来也够不着的“高目标”,不给基层压一些使足劲也担不起的“硬任务”,真正为基层干部“松绑”,让他们集中精力多干一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惠民利民之事。
解决“迎检办公室”之类的问题,上级机关还要在改革工作检查评价机制上多下功夫。在检查内容上,不只看场所、听数字,更应该多听听群众的声音;在检查形式上,既要压缩检查评比,又不能“一检了之”,要经常开展“回头看”;在检查过程中,可以邀请群众代表第三方作为评审的重要力量。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上级机关与基层干部共同努力,才能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来源:荆楚网
作者:房雯璐
学校:中国地质大学(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