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部分农村在厕所改造中却出现了“半拉子”工程,既没有围墙也没有顶棚,被媒体称为“尬厕”,备受质疑。事情被媒体报道以后,引起娄烦县相关部门的重视,娄烦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24日通报称,当地正视媒体的监督,组成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牵头、县爱卫办组织、乡镇配合的整治领导组,制定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实到位。(6月25日中国新闻网)
日前,娄烦县因为农村改厕问题一时之间被推至风口浪尖,一场波涛汹涌的舆情狂潮正以排上倒海之势扑向当地政府的相关部门。不过,幸好,娄烦县相关部门倒也临危不乱,表现出了极具专业的素养,当即成立整治领导小组,并要求限制整改落实到位。
笔者不得不为娄烦县敢于承认错误、立行立改的作风点赞。但同时,笔者的担忧并未减少,像娄烦县一样的农村改厕“变味儿”的地方还有多少?如果没有媒体曝光,这些改厕工程是否就这样一直打折扣、走形式?群众的难题是否就一直被这样弃之不顾?
笔者看来,曝光后立即整改的确是亡羊补牢,尚不算晚。但是等到“东窗事发”后才整改难免让人觉得如此寒心。姑且不说,在此之前群众的抱怨、投诉有多少,难道相关部门毫不知情?对群众的诉求置之不理,把群众的疾苦弃之不顾,明知早有隐患、有问题却漠不关心、迟迟不动,或者仅仅是采取些不痛不痒的措施,以致群众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这就是不折不扣的不作为、慢作为。
试想,如果此类行为非要等到媒体曝光才来整改,非要等到走漏风声时才来引起重视,怕只怕会形成恶性循环,让一些单位、一些部门认为只要认真整改,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不会因不作为而承担责任,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慵懒散的工作作风,“把群众疾苦放在心上”的意识便更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忘。
毋庸置疑,媒体的监督曝光,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推动工作更好更深入的开展,但是依靠媒体曝光来推动工作落地落实绝不可行,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才是为民办事的基本逻辑。
总之,群众利益无小事,要让民生工程真正的普惠民生,决不能当“事后诸葛”,只有各级各部门真正重视起来、行动起来,急群众所急、向群众所想,凡事先想一步、先行一步,主动出击,而不再是闻声而动、被动反应,唯有此,才能把实事做好,好事做实。
来源:荆楚网
作者:苏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