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流行科研界,“帮派”岂能出成果?
2018-06-22 12:00:00 来源:荆楚网

  当前,科研领域存在着一些带有江湖气的“圈子”,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足以引起我们警惕。“占山为王,培植势力,为争夺资源,各山头之间时不时还得火拼。”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抒这样描述科研“圈子”。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高抒认为,学术圈里不应有“江湖”,科学探索同利益、恩怨等人为因素沾不上边。(6月21日《科技日报》)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科研界中,还是有更多的人在努力钻研、不辱使命,为国家的科研事业默默奉献着。但同样必须承认的是,科研界的拉帮结派,以及占山为王甚至“圈子”间“火拼”怪象还是客观存在。虽然还不是“主流”,却给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而像高抒这样勇于站出来,在媒体面前讲真话,揭露学界江湖充斥的“圈子”或“帮派”怪相,就显得难能可贵。

  众所周知,“帮派”一直被视为一个贬义词,旧时多指因同乡、同行关系而结成的小团体;现亦指在组织内部拉帮结伙进行非组织活动的小集团。科研界即统称的“学术界”,是从事高端科技、文化、学术研究的领域。如果科研界变成了拉帮结派的领域,那么,“圈子”里的人显然无法静下心来搞科研。即使出了一些成果,是否有很大的含金量,就很值得怀疑了。

  当然,科研人员也是人,需要名利,同样有七情六欲,多数科研人员恐怕还无法做到“一尘不染”,他们需要同事、同行或朋友的帮助,以及领导的提携等。然而,科研人员首先就该有一条底线,即无论自身有何种诉求,必须守住科学精神的底线,这条底线不容许被任何圈子文化或江湖习气所污染。越过了底线,也就丧失了科学精神。宗派意义上的“圈子”,就是以个人关系好坏来决定立场,有了如此标准,在利益面前,就有可能丧失公平公正,做出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事情来。

  学派间的竞争和交流是健康的,争鸣有利于厘清事实。但就像高抒所言,这种“圈子”讲究人多力量大,越多“能人”加盟,越容易拿大项目、大奖,雪球因此越滚越大。“科学被庸俗化,哪里有经费有奖励就去哪,能搞出真正的成果当然好,搞不出也没人在意。”“圈子”无视学理,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这种对立实质是利益共同体之间互相攻击,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讨论,完全无视科学精神。”而且从科学规律来讲,研究能不能取得成果并不在于人员多少。原本是很严肃的科学精神,到了一些人那里,却严重跑偏、走样。

  可见,选择在“圈子”里混的人越多,想迎来重大创新科研成果的突破,就越显得遥遥无期。如果更多的科研人员进入“圈子”,享受着“吃香的喝辣的”之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无疑是对我国科研工作的严重伤害。“圈子”间的“火拼”,往往对人不对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圈子”,可以极力庇护自己人,别的“圈子”则会抓住机会打压对手。如此圈子文化,势必严重桎梏我国科研事业的发展,挫伤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阻碍重大科研成果的诞生。

  更值得思考的是,科研界之所以出现“圈子”的江湖,显然是管理机制出现了问题,在评价体系,管理监督上可能严重跑偏。因此,如何使科研人员都能潜心做研究,杜绝江湖圈子怪相,让有抱团组“圈子”的人没有市场,才是当务之急。在热衷于“圈子”搞帮派的坏风气下,肯定不利于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由此,摒弃“圈子”或“江湖”习气,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其更符合现代科研发展规律,摒弃学术中过多的形式主义、山头主义的东西,如此才能使我国科研事业不断走在正途上。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