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有媒体将他们称为“老漂族”。(6月20日《法制日报》)
高房价、巨大的工作压力、育儿的负担等等成为了许多年轻人在外打拼时需要面对的问题。父母是包容的,也是“万能的”。为了帮助子女照顾晚辈、操持家务,本该在故土安度晚年的老人们,如候鸟般奔波迁徙在老家和子女生活的城市之间,一些老人因为孩子居住在距离家乡非常遥远的地方,反而在本该落叶归根的年纪义无反顾的选择做起了“老漂族”,一年年不回老家,这些老人不管是原本来自农村还是城市,都在努力的适应着新的环境和生活节奏,目的就是为减轻儿女的负担。
随着迁徙人口的定居化和家庭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作为“从属人口”也卷入迁徙人口的大潮中。但是,生活习惯、语言风俗、朋友圈、交往圈并没有随着老人们的迁徙而迁徙,大多数的老人面对语言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加上亲朋旧友远离等原因,随迁老人与迁入地生活产生隔阂,甚至鲜少出户,成为社区中的“隐形人”。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如何让“老漂族”增强融入感?笔者认为,这需要家庭、社会以及政府治理的三方面共同发力。
作为子女来讲,要给与父母足够的关注和陪伴,不能把生活的压力全交给父母来“扛”,要心怀感恩,把身心从工作和琐事中解脱出来,多关心父母面对新的环境有什么不适应,老人和子女之间彼此理解,降低家庭矛盾引起的摩擦带给老人心理上的伤感。
从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的角度来讲,要体现出最大限度的包容,积极地引导和吸引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年人在照顾家庭之余多多参与社区活动,培育社区归属感,帮助老年人融入当地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和新的朋友。
此外,因为“老漂族”的出现,如何让老年人能够踏实地留下来,享受在子女身边的幸福晚年,也考验着养老、社保等制度的完善和对接,破除医养分离的制度藩篱,让老年人享受近在身边的养老和医疗服务,无疑将会带给他们更大的心安。
来源:荆楚网
作者:孔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