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对微信、微博、支付宝等35款APP进行了能否注销账户的测试,发现摩拜、饿了么等21款APP应用内没有注销选项;快手、花椒直播等APP的注销需用户提供手持身份证照片等多种证明;拼多多、QQ的用户账号无法主动注销,饿了么客服虽承诺“5日内进行注销操作”,但5日后只是解绑了手机号,本应注销的账户依然存在。(6月20日《新京报》)
“这世间没有什么天长地久,除了你永难注销的APP账户。”下载容易卸除难、注册容易注销难——这大概是中国APP江湖最无耻又最常见的规则与伎俩。记者调查也印证了这个现实:35款APP里有21家没有注销项,甚至注销微博账号需要“闯七关”。
无须上升到法理层面,只从常理常情来说:既然能愉快注册,就当能顺利注销。这就像消费者去逛个街,不能说因为没有买东西就故意设置路障让你迷路吧。当然,根据《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APP方有提供账号注销服务的义务。软件方当然很鸡贼:只要提供了注销渠道,APP就不存在违规。但问题是,有的注销渠道“躲猫猫”一样难以察觉,有的平台对注销设置过多非分要求,说白了,实质上还是在阻碍用户注销权益的落地。
道理天知地知,行动你知我知。APP账户何以“请神容易送神难”呢?说白了,大概就是两个原因:一是企业逐利。为了账户数据好看,从而为融资等创设漂亮的硬杠杠。这就像摊派推销的银行卡,又或者像鼓励新客户不限量的电信卡一样。“用户规模”是很多新行当考核KPI的关键。二是罚单绵软。依法而言,违规者“由电信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向社会公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这样的力度和态度,对于融资动辄过亿的APP企业来说,大概是可以直接忽略不计的。三俗直播为何能立竿见影?很简单,约谈和关停是雷霆吓人的。账户注销为何死不改悔?也很简单,制度和法令是基本虚置的。
谈及互联网服务,很多人喜欢谈国际惯例。恰巧今年5月份,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正式生效,为保障新规的推行,欧盟还特地增设独立监管机构——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这个“条例”有很多亮点点,其中专门明确了用户有权要求企业或机构删除其个人数据。这意味着用户将可随时删除自己在网上的“黑历史”。可见,不仅账户可以注销,个人数据都能删除,用户的“被遗忘权”充分而可救济。更叫人安心的是,违反处理个人数据的基本原则或不保护数据主体权利的,将被罚款2000万欧元或全球营业额的4%(以较高者为准)。利剑之下,谁敢试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联网进入中国也有25个年头了,中国手机用户更是早就爆发式增长。成为“人体器官”和“生活硬件”的APP,如果继续在注销等数据权益上横行霸道,不仅法治理念要思维扫地,灰黑产业恐怕更难禁绝。APP账户,是到了该标配“一键注销”功能的时刻了!
来源:荆楚网
作者:肖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