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你准备买什么?” 随着一年一度电商“年中剁手节”到来,“剁手族”早已经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了。
大到家具家电、小到柴米油盐。家电类电商、服装类电商、生鲜类电商,手机下单快递送达已然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如今,不少电商平台上,“电商定制版”、“网络专供版”、“线上专供版”以“同样的东西,更便宜的价格”深受人们青睐。
然而,电商专供版、电商定制版,深情款款的表白,粉饰不了其存在“低价劣质”的问题。不少消费者都中过招。比如,我给母亲买的同牌子羊绒衫,电商促销价仅为实体价的三折,买回来之后却发现,实体店70%的含绒量竟然缩水到30%。与电商交涉,得到的答复是“电商专供款”就是这样,所以才会打折。
“向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已逐渐成为电商的共识,但更隐蔽的电商定制“美颜术”,在市场监管上存在更多难题。首先,电商便宜便捷这个概念渗透到方方面面,再强大的监管力量,面对无处不在的 “下单”也难免捉襟见肘。其次,电商和供货商有着利益最大化的诉求,也就有了偷工省料的动机。而消费者对“同款同价”的错觉,已养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监管有难度、销售有利益、消费有依赖,所形成的交叉地带,恰为电商专供版留下了生存空间,使得监管陷入于空转。
线上产品出现“低价劣质”现象,既有监管层面的问题,也有利益关系的掣肘,“差别定制”与“差异定价”的线上产品,如同消费市场的一个缩影。在消费品的质量和成本上玩猫腻,利用信息不对称,虚假广告等营造“同款不同价”错觉,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涉嫌欺诈。再者,以电商定制为偷工减料的“潜规则”,最终是劣币驱逐良币,贪小便宜吃大亏的还是商家自己。对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加强监管力量,创新监管方式是加强电商定制版“美颜术”治理的题中之义。对于线下商品的监管也应延长链条,不仅要治理电商上的假货,也要揭穿电商定制版的把戏,调动社会、市场和消费者的力量,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同时发力维护市场公信,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线下线上都管用。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邱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