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为而治”成懒政遮羞布
2018-06-08 11:00:00 来源:荆楚网

  近日,笔者听一位基层的同志讲了这样一件事:当地某单位一把手为了所谓的“政治前途”,干工作墨守成规、畏首畏尾,没有明确要求的事一概不沾,没有具体规定的工作坚决不干。乍一看这名一把手挺“讲规矩”,实则心里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虽然工作干好了是成绩,但干不好是问题,弄不好自己还被问责,又何必去干?”啥也不干,居然还自我标榜“无为而治”。(6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无为而治”是一种源于道家的治理主张,自古以来被很多统治者和政治家所推崇,也取得过很好的治理成效,比如“文景之治”,至今仍被史学家所称道。然而,当下却有不少党员干部把“无为而治”的好经给念歪了,错误地把“无为”等同于“不为”,在工作面前“畏畏缩缩”,大搞“明哲保身”老一套,遇到困难就“调头”,面对群众诉求“绕道走”,看似“讲规矩”,实是懒政、不作为。

  出现这一现象有其现实根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举利剑,惩贪治腐、严纠“四风”,让个别干部产生了畏惧心态,怕出事、怕坏事,于是干脆当起“甩手掌柜”,不谋事、不干事、不管事;奉行“懒政”哲学,“当天和尚撞天钟”,不担当、不作为、懒作为。甚至有干部自认为只要不犯错误,就不会丢了“铁饭碗”,还期待熬够了资历,混个“政治前途”。

  然而,“无为而治”不是不干事,而是倡导执政者不过多干预下属及民众的自我能动性,在统一的法治规范和道德约束下,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概念的理解错误,实际上是为自己找了一块懒政遮羞布,就是对甘当“懒官、庸官、不为官、太平官”的自我麻醉,纯属自欺欺人。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这是我党的宗旨和干部岗位性质所决定的。怕出事就不谋事、不干事,本质上是对责任的逃避、对岗位的亵渎,与腐败无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统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官员,还是服务群众一线基层干部,都肩负着带领地方群众同奔小康、共同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就应该真作为、愿作为,如果让“不担当、不作为”成了干事创业的“绊脚石”,必然会耽误地方发展,更会伤害群众对地方政府、对党员干部的信任与支持。

  为官避事平生耻。每名党员干部的岗位或有不同,但为群众服好务、领好路的目的应具有一致性。正确理解“无为而治”的本意,常思己之责、常修政之德,杜绝避事求安的平庸为政、多担干事创业的份内职责,应成党员干部的基本素养。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期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再次鲜明“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为党员干部敲响了律己警钟,掀开懒政的遮羞布,少一些偏差的“无为而治”,多一些主动担当作为,才是新时代干部应有的精气神。

  来源:荆楚网

  作者:陆仁忠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