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全国975万考生步入高考考场,迎接人生大考。今年的高考人数创下八年来的新高,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成为了高考的主力军。语文是他们迎接的第一场“战役”,每年的高考作文也因此最受关注。伴随第一场考试的结束,各地高考作文题目陆续揭晓,如全国卷的“写封信给2035年18岁的人读”,还有天津卷的“生活中有不同的‘器’”,以及上海卷谈“被需要”等,一时间皆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话题。
一篇作文,抛开错别字、病句、跑题等硬伤,鉴别优质与否的关键便在于其文章中的主题思想、行文逻辑、知识储备以及切身体会。写不好作文的根源在于精神匮乏,故而无法起笔,无法展开,无法举例,无法升华……
翻阅历年高考作文,从80年代的“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对中学作文的看法”“带刺的玫瑰花”,到90年代的“近墨者黑”“动口与动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再到21世纪初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直至近年来的“经验与勇气”“两人过独木桥”“女儿举报老爸”等,既体现出了时代感,亦表现出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所谓“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各学科的综合学习与进步,还需要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在此基础上去实践、探求、受挫、挑战、成长、进步、发展……
中高考也好,行政事业考试也罢,纵观各类考试,无论语文亦或英语,作文写作几乎均占据着较高比例的分数。由此可见,国家、社会、用人单位等,均十分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当年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招鲜,吃遍天”等老俗话,已不能胜任当下的工作,更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环境。
当今,似电竞、外卖、共享等新行业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诞生和发展。未来,整个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专业越来越多,领域越分越细,伴随科技的发展,需要人去具体工作的岗位、产业势必越来越少,相反,在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精准服务等领域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简而言之,未来机器会取代越来越多的人力,而人则要更多转移至创造未来、服务他人的事业中去。
正因如此,我们的考生才更需要具备“创意创新+落地实践”的能力,而具备此种能力的前提则取决于考生是否打牢了知识基础、拓展了学习渠道、扩容了认知储备、养成了科学逻辑,久而久之,足够的量变方能促成质的升华,进而将自己培养锻炼成为顺应时代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
人才的养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始于家庭启蒙教育,形成于校园基础教育、家庭道德伦理教育、生活情商教育、社会逆商教育等周边环境氛围影响,成就于未来创意、落地实践、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一往无前。
这就是高考作文给予我们的启示,因为一切“综合素质”的形成因素,均能透过一篇作文初见端倪,所谓胸中有墨方能下笔不慌,充分认知方能内容饱满,逻辑缜密方能行文流畅,富有创意方能凸显主题立意深远。千年演变史书中,内有乾坤文中现,一篇作文不只能带来满意的分数,更能检验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挖掘自我、发展自我,故而劝君写好一篇文,未来成才指日待,一篇高考作文的启示,赠予他人,留以自勉!
来源:荆楚网
作者:程彦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