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市为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为基层干部“减负”,果断向形式主义开刀;当地干部说:考核评比少了,发文简报少了,下乡调研多了,工作更扎实了,干劲更足了。(6月5日荆楚网)
以往的黄冈市基层干部各类考核记实簿、履职手册和日志等有11种之多;基层干部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大量时间花在转抄转摘上。有的县乡干部下基层包里要装五六个本子,即使忘了带,也要回去誊抄,而今不管到哪里,随身带两个本子就行。这不仅是干部的背包变轻,而是基层干部的额外负担减少,它有利于干部集中精力干正事。这确实是很值得欣喜的好消息。
工作留痕迹是过程管理的必要举措,痕迹化管理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工作。它是针对某些机关部门和领导作风不踏实而产生的,也曾经比较好的遏制了某些布置在纸面上、行动在口头上的不正之风。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效的痕迹化管理变异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上面要求工作留痕迹,下面就产生不少“痕迹专家”。工作“造痕迹”,评先“塑痕迹”,迎检“拼痕迹”……搞的“痕迹主义”劳民伤财。
素常的“痕迹主义”比比皆是。譬如讲学习,就要比摘抄笔记多少本,比撰写心得多少字。再譬如讲评先,就要比材料,每逢评先表优之前,就要找笔头子硬的高手搭班子,专门为内定“先进人物”编写材料,不惜仿照小说塑造典型人物的手法;以致好些先进模范人物得不到身边干部群众的认可,也起不到示范引领作用。还譬如接受检查评估,就要补充拼装材料。需要站在政治任务的高度,举全部门或全单位之力,按照检查标准一一对应编造材料拼装档案,常常把本来按照档案法规整理好的档案资料搞得面目全非……更为黑色幽默的是,这些“痕迹”还不能采用高科技的电脑,必须用手抄手写。美其名曰“防止弄虚作假”,把本是造假的事搞得像真的一样,反而让造假者也不知哪是“鱼目”哪是“珠”了!
其实,真正检查政策法规的落实情况,收集民众的改革获得感,“看痕迹”远远不如“听民意”。听取民众意见,观察民众感受,查看实际情形,要比抄写几十本笔记、拼装几袋子档案有价值得多。当然,听民声、察民情和观民意,也要防止“搞痕迹”。当今许多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或督查,也很难听到真实声音,很难看到真实状况。因为上级调研或督查往往被下级陪同人员簇拥着,地点惯常由接待的部门和单位设计好,参加座谈会的群众也是事先确定的。要听到真实民意,必须突破这种固有的藩篱。事前不下文件、不发通知、不明确领导身份,当时走自己的路,找想要找的人,确保全面客观公正地听到各方面各色人等的心声。
习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要制止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如果真正为了事业和人民,我们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工作技能本领,就不能专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我们落实党和政府的决议和精神,就不能只靠发发文件、造造声势、上上电视。我们检查督促工作,就不能走马观花,围着车轮转,隔着玻璃看。我们接受检查评估,就不能装饰门面,塑造典型,拼凑资料,杜撰数字。总之,我们造福于人民就要少搞或不搞欺上瞒下的昧心事,不能用华丽的辞藻遮掩住严峻的现实,不能用虚幻的色彩描摹出太平的景象。
做事创业的“痕迹”还是要的,必要的痕迹管理也无过错。但真正的“痕迹”就是民众口碑,就是民众的心声心愿。写在纸上的“痕迹”好看,好看的东西无济于事;真正的“民意”难违,难违的民心才是我们服务的宗旨。
来源:荆楚网
作者:李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