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评论员李尔静
高考在即,各种“送考秀”又出现在人们视野中。
高考第一天穿红色衣服——开门红;第二天穿绿色衣服——一路畅通;送考的妈妈最好穿旗袍,因为“旗开得胜”,送考司机则要姓‘马’,为了“马到功成”。拿到卷子先亲一下,表示吻过(稳过)。
各色脑洞大开的送考秀,被有人称为新晋“高考习俗”,也有人形象称之为“碰吉利”。
新习俗和碰吉利,遭到了不少“圈外人”的呵斥。有人斥之“无用功”,有人担忧这些五花八门的秀“分了考生的心”,甚至还有人为之扣上“迷信”的帽子。
功在平时,厚积薄发,决定高考成败的当然不会是一件衣服、一辆车子、一顿伙食。不管是考生还是家长,也自然不会相信一个“习俗”能够改变一场考试的结果。
所谓“过犹不及”,讲的是度的道理。“送考秀”过了头、走极端,也不是没有可能变成迷信。迷信行为是要坚决反对的。而适度的“送考秀”,就像中国人过年倒贴“福”,不过是寄寓期待、希望顺利,还没到迷信的地步。
临考前产生紧张情绪,是正常的。从心理学上来说,适度的紧张对完成重要任务有益,但过度紧张则需调节。生活本来就有弹性,学会自我解压,无论对成年人,还是高中生,都是一种能力。
想想过去,陪考家长们聚集在考场门口焦虑等待,虽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也给本来就略显沉重的考场氛围增添了几分压抑。如今,这些穿着旗袍马褂、红绿文化衫的家长与“千禧宝宝”们一起出现在高考考场,面露笑容,开朗有趣,这种乐观的态度何尝不是对孩子们的一种助威鼓舞呢?
在重要的日子里,说点吉利话,挑个吉利日子,选个吉利的物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对人有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送考秀,适度秀一秀,放松但无妨。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