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为突出对脱贫工作的重视,更好地落实对贫困户的帮扶责任,有些地区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脱贫帮扶信息公示”等牌子。但不少贫困户反映,这种做法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让其在亲戚前面抬不起头,在村民面前“矮人一截”,也容易挫伤其脱贫致富的斗志和信心。(5月2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些地方在扶贫工作中,为了凸显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将贫困户信息“昭告天下”,挂起了醒目的牌子,大量时间消耗在制牌、挂牌上,精准扶贫成了“纸上扶”,其实也是一种扶贫形式主义。与其把挂在墙上的“扶贫公示牌”当成“创新”“探索”,与其让一门心思脱贫的群众有“被示众”的感觉,不如将贫困群众还未脱贫的实际牢记在心,将帮助对口帮扶户如期脱贫的责任扛在肩上。唯有如此,才能时时处处聚焦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也才能摸实情、出实招、谋实策,做到真正精准。精准扶贫要落地,“纸上谈兵”伤不起!
首先,“扶贫公示”侵害了贫困户的隐私权,信息公示将姓名、电话、收入、致贫原因等全部呈现,暴露了贫困户的个人隐私,侵犯了公民隐私权;同时,在贫困户家门口最醒目的位置挂上了“扶贫”公示牌,会挫伤贫困户的脱贫斗志,伤害了贫困户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无异于“自揭伤疤”,不利于鼓舞他们脱贫致富。
将精准扶贫理解为一次考核作业,看待成一场政绩运动。试问真正给老百姓谋了多少福利,人民群众有没有得到精神鼓舞,人民群众得到了多大的实惠,又有多少贫困户通过帮扶真正富裕起来了呢?不要认为填好表,挂上墙,哄好群众迎接好检查就能完事大吉,就可以顺利过关,打赢精准扶贫这场仗,就必须将贫困群众放心心上,而不是“纸面功夫”。
况且,现在除了基本的一户一档等材料整理归档,以及个别必须以纸质材料上交的表格资料证明等,其余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就可以“一网打尽”,借助大数据,就可以解决真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扶贫公示”挂在墙上。
扶贫需要久久为功,需要政策持续发力,一些干部走形式、耍花样扶贫,只是象征式的形式主义,光动嘴、不实干,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不仅要解决应急之需,更要消除贫困之根。精准扶贫不能“只在墙上”,厘清扶贫账,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扶贫,扶贫容不得半点虚假,切莫玩“虚”的、搞“浮”的扶贫花样,架空扶贫政绩。
来源:荆楚网
作者: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