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体现,目前正在各地蓬勃兴起。然而,半月谈记者在多省采访发现,部分地区森林城市建设有所跑偏,存在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等问题。(5月28日《半月谈》)
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具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以丰富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和完备的设施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既承担着为广大群众提供休息、游览,健身场所的任用,又承担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的作用。毫无疑问,森林城市建设与市民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有的城市,大刀阔斧的挖、填、搬,绿化成本高昂;有的城市,不重自然规律、只重领导意志;有的城市,只选贵的、不选对的;有的城市,不重实际、过度跟风;有的城市,贪大求全、本末倒置;有的城市,重视外在景观打造,忽视生态系统建设;有的城市,只重休闲美化功能,忽视防浪护堤和水土保持功能;有的城市,贪大求全,搞“绿色大跃进”。只。凡此种种,皆是一味追求“绿色政绩”的表现。
森林城市建设不容忽视,小到一株草,大到一棵树,都体现着一个地方的特色和形象。因此,一直以来,备受地方政府的关注。然而,有的城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却置“因地制宜”于不顾,一味的追求奢侈化、媚外化和景观化,违背了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民感情的初心,更偏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森林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不是简单的栽花种树,而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吸纳民意,听取专家意见,慎重对待。不能因为“生态、绿色、森林”这些字眼很时髦,就一味跟风、简单模仿。不能让科学规划,让位于领导意志。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讲话中一再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方法。我们过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事求是。我们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还是要靠实事求是。正因如此,我们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就应该坚持尽量使用乡土树种和本地植物这一业界公认的基本原则。坚持森林惠民,坚持尊重自然,坚持综合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森林城市建设办成顺民愿、惠民生、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