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务新媒体
2018-05-24 09:00:00 来源:荆楚网

  日前,多位微博用户吐槽,收到某镇人民政府的官微推出的雷人私信——铺天盖地的卖鞋广告。近年来,政务新媒体除了信息发布随意化、庸俗化现象不断,“怼网友”“神回复”等互动“闹剧”也持续上演。政务新媒体亟待提升含金量,实现指尖上的“有话好好说”。(5月24日《人民日报》)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要想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不断阔大正确理念的影响力,全力走好新时代的网上“群众路线”,就不得不努力建好以“两微一端”为主体的政务新媒体。不论是建立之初的功能设置,还是使用之中的作用发挥,政务新媒体的定位都是很明确的,就是要代表官方宣传工作动态、推广解读政策、回应舆论热点、传递积极能量。

  然而一段时期以来,少数政务新媒体“不务正业”,不仅背离了建设初衷,还给群众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有的官媒“只建不管”,只是为了迎合文件要求而建,长期“零发稿”,处于“停摆”状态,群众的留言、诉求更是无人问津。有的大搞“服务外包”,把官媒交由第三方管理,不知不觉中掺入了“流量当先”的理念,什么“博眼球”发什么,“卖萌”“怼人”时有发生,间接造成“官媒不官方”的现象。还有的过于谨小慎微、“怕说话”,总抱着“言多错多”的心态,文章和言论的列表中近乎全是转载“政治正确”的文章,毫无联系实际工作的特殊性、针对性。

  其实政务新媒体问题的多发,不仅仅是同引导不及时、理念不革新、技术不过硬有关,更是与办事不但当、态度不积极、作风不优良有着紧密联系,你若思想解放、态度端正、敢于担责,官媒自会彰显出敢发声、善发声、发好声的良好形象;你若固守成规、心存侥幸、不愿担当,官媒也自然会表现出不敢说、不会说、没互动的一面。可以说,政务新媒体既要远离“流量陷阱”,避免盲目地为了“10万+”而产生“生存焦虑”,却又需要具备一定的“流量意识”,真正把应该发布的“流量”转变为便民为民的“民心热度”。

  由此可见,各级政务新媒体的主管单位,要牢固树立价值意识,理性建立政务新媒体,既要有担当尽责的“底线”,做到量入为出、通盘考虑,要么不建,要建就要投入精力,打好持久战;又要具备创先争优的“高线”,树立“精品意识”,把政务新媒体全力建好,真正能发挥作用、打造品牌。要有效做好资源调度,建设政务新媒体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人力、物力、财力是基本保障,技术、信息、内容是核心资源,硬件、软件、平台是重要倚仗,每一环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要坚决打好“有准备之仗”。还要与时俱进研究学习,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日新月异,借助新技术的进步实现表达方式、宣传手段的革新,保持好政务新媒体的创新和发展,给受众更多的新鲜感,不断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只有真正打造出“人民满意”的政务新媒体,才能更好地在传递正能量中吸引群众、便捷群众,给群众带来更多更大的实惠。

  来源:荆楚网

  作者:储旭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