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12小时日薪不过百元;钞票夹扑克牌当暗号;人数不够演技来凑……5月18日、19日,长江日报记者“卧底”多个充场群,在多个“网红店”门前体验当“托”的经历,揭秘“充场”现象背后的隐秘江湖。(5月21日《长江日报》)
“揭秘那些网红店为何永远在排队”、“网红店雇托套路和成本大曝光”……以“网红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关于“排队”和“托儿”的内容层出不穷。实际上,雇托儿假排队似乎已是司空见惯的一种营销手段了,适度的排队营销可以助推实体经济,这本身是一件无可厚非的好事情,但是此类行为一旦过度,就会“弄巧成拙”。
诚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从社会伦理角度来看,“网红店”采用雇佣他人排队等方式人为营造产品畅销假象,利用人们好奇心和从众心理获得口碑和利益,误导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确实涉及了虚假宣传、构成商业欺诈等企业诚信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文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然而,那些所谓的“网红店”并没有珍视消费者的信任,不惜砸重金雇托儿排队,制造门庭若市的假象,更有甚者不断突破食品安全、卫生监管底线,如此营销,必然会增加经营成本,导致产品质量和管理服务跟不上。作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手段,要杜绝这种行为很难,但是,为让消费者有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让网红店练强“内功”,相关部门要及时行动起来,不能仍由网红店的“套路”继续走下去。
一方面,常在消费者面前“念念经”。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正走向消费社会,但是消费者的主体意识仍然比较薄弱,面对层出不穷的虚假营销手段,难免会“深陷其中”。因此,各宣传部门应加大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同时,媒体应将与虚假营销相关的信息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其理性消费意识,不再被网红店轻易“套路”。
另一方面,要为网红店戴上“紧箍儿”。监管部门要发挥其监管职能,必须针对网红店的各种套路,采取各种措施将其置于有效监管之下。首先要提升监管水平,比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涉及网红店铺的各类网站进行全网监控、筛查,及时发现消费者的负面口碑,并进行有针对性地介入调查。其次要加大处罚力度,让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网红店付出高昂的违法成本,进而倒逼商家在遵纪守法、恪守社会道德的前提下进行经营,成为真正令人放心的网红店。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要想成为网红店,不是靠雇托儿、发水贴就能实现的,炒作的热度必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殆尽,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真正长盛不衰。
来源:荆楚网
作者:秦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