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来,“熊孩子”巨资“打赏”主播现象频发,金额也从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在令人震惊同时,相关咨询机构研究显示,网络直播用户中近七成不到30岁,呈现出年轻化等特点。在资本争先进入,行业巨头纷纷在网络直播领域抢食态势下,未来的网络直播平台管理该何去何从?(5月20日新华网)
“熊孩子”偷拿家里的钱,或刷家长的银行卡给主播打赏之类的消息,近些年每隔一段时间媒体就会报道一次。而新华网本次的报道中,还特别提到网络主播中近7成直播用户不到30岁,这说明,年轻人当主播,对未成年人的吸引力更大。“熊孩子”的年龄都与年轻的网络主播比较接近,他(她)们的言行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尤其是这些年轻的网络主播,在吸引青少年方面,很清楚孩子们都有什么样的需求。
正像报道中提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一代为游戏直播平台主力军,这一部分人容易接受新兴事物,且对娱乐类型领域有较高兴趣。网络主播呈年轻化趋势,更能吸引孩子们观看并打赏,也能引发社会问题,这当然对我国相关法律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单方面要求直播平台自律,不可能消除“熊孩子”打赏现象。别说目前还无法界定主播是否在“诱导”未成年人打赏,哪怕有了“灰名单”或“黑名单”制度,实施起来也难上加难,因为只要没有违法,网络平台就无需承担责任。
而在相关法律不完善,以及行业自律无法约束的条件下,家长、学校和社会,必须对此高度重视,形成监管合力。面对如此多的“熊孩子”打赏,无论是用零花钱,还是偷拿家里的钱,家长最该反省。事实上,发生过的那些“熊孩子”打赏事件,基本都与家长对孩子的监护不严、放松看管有关。虽然“熊孩子”打赏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但仔细分析前因后果,就会知道家长必须负主要责任。
网络直播平台属于新生事物,就是再不规范,只要家长履行好自己的监护职责,这类事就会大大减少。随着网络直播的流行,“疏忽大意”的似乎家长多了起来。家里的钱“不设防”,家长的银行卡密码也随便透露给孩子。是的,网络直播吸引人,但别抱怨它如何令人上瘾,也别怪网络主播如何“诱导”孩子打赏,那是主管部门的事情,而家长要做的,就是看好自己的钱,防止密码被泄露,哪怕是泄露给自己的孩子。
还有,看看“熊孩子”打赏的时间段,就知道父母的责任有多大了。平时孩子在学校,根本没有闲暇时间打赏,仅是放学后、周末或节假日,才有可能观看直播并打赏。就是说,这部分时间本该由家长监管,如此,家长的责任哪儿去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父母是“第一责任人”和“第一监护人”,父母对未成年人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这是法律规定。
可见,“熊孩子”打赏主播,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不长心”、家庭教育的失当,父母作为监护人,必须负主要责任。对此,父母也必须承担更大的责任,绝不能对孩子每天都在干什么不闻不问,甚至任意放纵。家长对孩子的监护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是失职。当然,这不是说学校或社会对孩子没有教育的责任,但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家长必须承担更多教育和监管的责任,因为钱是孩子拿家里的,观看网络直播的时间段也是在校外。
而既然选择了为人父母,就必须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来。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是一门艺术,绝非易事,也绝非让孩子吃好穿好,满足了其物质要求后就万事大吉,还要注重孩子的品德、心理、健康等。对此,所有家长必须有更清醒的认识,否则,“熊孩子”打赏之类的“闹剧”就将无法避免。
来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