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刊发了一位基层干部描述了其沦为“微信工作群奴”的状态:多个部门的微信工作群每日必报到并传报相关材料;他的“副包”(即包村工作副手),每次出门要带五部工作手机,里面是各部门不同的工作系统要填报,所有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推进,网络在党务、政务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微信这种新媒体社交工具因其快速、便捷、高效特点,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各单位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动动手指”就能发布指令、沟通信息、推动落实,“微来微去、群来群往”给工作带来活力。运用微信新媒体,接受社会监督,鼓励群众参与,本来是好事,但上级领导一发表重要讲话就要进入群里点个赞或者签个到,组织评先表优动辄就采用网络投票的方式,这些无形中滋生和助长了一些“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过多过滥的形式不仅吸引不了网民眼球,更是让人添堵反感。
被手机包围的“现代化办公”,不仅没有想象中的便利,反倒徒增了烦恼和负担:综治网格员专用微信群、扶贫干部专用App、纪检干部专用微信群……还有那些永远看不过来的微信工作群。过去是满天飞的各种表格,现在是满屏的各种工作群。形式变了,但形式主义的本质没有变。以现代化办公的名义搞形式主义,新瓶装的还是那些旧酒。
形式主义的东西,群众看得最真,群众感受最深。扶贫干部到贫苦户家上门,一进门就是拉着帮扶对象合影拍照,因为要在社会扶贫App上签到,上传帮扶日志和照片,以便督察组日后检查。做工作当然需要创新,但落实工作,不能只“落实”在建个微信群上;不能习惯于将上级要求“复制+粘贴”到微信群里,当 “二传手”;不能安排工作“一发了之”,只发通知不督办、只要结果不听意见……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焦裕禄同志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470多个日夜里,带领干部在100多天时间里行程5000余里,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用舌头辨别碱的种类和含碱量,把兰考“三害”的情况摸了个透,在扎根兰考、植根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成长的养份,在科学求实、问计于民的谋划中找寻发展的良策。他迈开双脚“到群众中间去”,虚心向群众请教,不断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当前,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越发强烈,党员干部不仅要“动手指”,更要“迈开腿”、“张开嘴”,到一线去、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坚持问计于民。各级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同志那样,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一对一”安排工作、交流经验;“面对面”沟通办法、商讨良策;“点对点”把脉问诊、解决问题。
来源:荆楚网
作者: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