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通报显示,个别政府网站存在伪造新闻动态发布日期、长期漠视群众关切、自我“克隆”政府网站、在线服务“一头雾水”等情况,本应该为办事群众提供便捷通道的政府网站反而成了“拦路虎”,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5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许多政府部门都在打造门户网站,本着“听民意、汇民意、解民忧、聚民心”的初衷,在网站上发布相关工作流程及便民政策信息,但是,有不少政府部门的网站却徒有形式,存在“重建轻管”的情况,以至于有不少网站直接进入“冬眠”状态,长此以往一个个成了“僵尸网站”。
按理说,政府网站是实现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和政民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是展现政府部门工作作风的重要窗口,应该伸手点赞的行为,但是,这些网站却出现“重建轻管”现象,“网页上有领导信箱,却点不开链接”;“办事指南看起来内容详实,实际操作时却找不到北”;“网友留下意见建议,一直未回复或是雷人的‘神回复’”等各种问题,公民参政、议政渠道不畅通、网上问政得不到回应,那这不就是虚同摆设吗?
政务网站代表的就是部门的形象,既然建立了网站,就应该尽心尽力维护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管理网站也不需要有太多的技术要求,但是,这些网站还是变成了“僵尸网站”。那这些网站存在的意义就是作为一项政绩或任务而建立的“面子工程”,并不是真的为便民惠民而建立,长此以往,失去的是基层群众的信任。
造成这些“僵尸网站”的原因,一方面主要还是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对群众服务观念淡薄、责任意识缺失,疏远了基层群众,忘了“我是谁、为了谁”,结果就出现群众网络问政,要么敷衍了事、要么千篇一律,更别提便民惠民一说了。
当前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既然建立了政务网站,那就应该勤管理、勤运用,多公开推举政务政策,多增加与网民之间的互动,多为老百姓答疑解惑,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来,网站既不会“瘫痪”,又进一步紧密了与群众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来源:荆楚网
作者: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