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晚10时许,四川绵阳江油滴滴司机李先生在接乘客时,发现乘客是一名高中学生,且被几名社会青年追打,于是李先生停车要求社会青年道歉,最后被对方砍伤。警方表示,滴滴司机李先生纯属就是打抱不平,然后被嫌疑人砍伤。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5月15日《成都商报》)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若非李先生挡住犯罪嫌疑人,砍刀钢棒之下,对高中生当事人来说,一切后果或都难以预料。
有人说这是“滴滴好司机”,其实,这更是新时代好市民。道理很简单,标签化的职业身份之外,才是个体道德行为的真实背景。任何年代,见义勇为之举总是叫人暖心,更叫人喟叹的是,李先生坦承自己亦曾是“社会青年”,“要是以前我好好读书,也不会走上歪路,可能现在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一个真诚而热血的网约车司机,比虚拟而抽象的道德说辞更为感人。
这段时间以来,“空姐顺风车遇害案”确实叫人揪心。尽管尘埃落定,仍有声音对网约车司机群体妖魔化,将互联网专车的安全性与司机群体画像抽象对应。个案的问题,并非代表共性的症结。这就像传统出租车同样会出事儿一样,诉诸安全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无须用以偏概全的激愤来表达。无独有偶的是,近日,曹操专车西安司机张正协助交警跟踪肇事卡车的见义勇为之举,不仅获得了受助者及警方的鼓励,亦赢得无数市民的点赞。显然,网络爆文里所谓“为了撩妹泡妞才开车”的诛心之论,不仅悖逆常理常情,恐怕也被这些正能量的网约车故事所打脸。
开个网约车,大概就像摆个早点摊一样,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的现代版生活日常。哪个群体里都有好人,哪个群体里都有坏蛋——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朴素道理。网约车的安全管理是要迭代升级,但我们对待互联网专车之滚滚大势的认知,恐怕还是要坚持如初的理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乱象总是可治理的,问题也是能逆转的,因噎废食或一叶障目,只会把大家继续逼回“打车难、打车贵”的老路上去。
“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网约车司机,不仅让人看到传统美德的现代张力,更启发一个现实的公共治理命题。早在2016年4月,链家地产曾宣布全国6000家门店将成为中国失联儿童守护站,所有门店将张贴守护站标识,方便孩子们求助。尽管此举备受争议,但是,它提出了一个现实追问:星罗棋布的企业版图,与现代公共治理之间,能不能产生合力的逻辑关联?今日看来,如果将网约车司机的价值观建设列入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生态里,每一辆奔走在大街小巷的网约车,或许都可以成为捍卫生活秩序、提供美好出行的点滴增量。
眼下,交通部等密切关注网约车规范化建设,一桩桩网约车好司机的故事,大概自下而上地做出了铿锵回应:只要产业发展有序、只要监管科学合规,给点时间、给点空间,再给点信心、给点鼓励,互联网专车一样可以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从“社会青年”成长为“模范青年”。
来源:荆楚网
作者:邓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