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周智夫以身许国的忠诚奉献精神
2018-04-26 17:02:00 来源:荆楚网
1924年11月,周智夫出生在江苏睢宁一个穷苦家庭。19岁入党,20岁入伍,他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因战负伤被评定为三等甲级伤残军人。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4月26日《人民日报》)   在火红的党旗下,共产党员都庄严地宣誓过,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享年94岁、有着75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老军人周智夫,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入党誓言,他不忘初心以身许党,一生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奉献出了一切。   面对生死考验,对党忠贞不渝。周智夫出生在江苏睢宁一个穷苦家庭。19岁入党,20岁入伍,他先后参加江苏睢宁县高作镇、安徽灵璧县后马家等10余次战斗。1955年被授予解放奖章、独立自由奖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5年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这些荣誉的背后,付出是伤痛的代价和差点牺牲的惊险。在安徽濠城外阻击国民党军队抢粮的战斗中,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左肩窝,贯通右肺,辗转 7次治疗,在当时极端简陋的医疗条件下,他幸运地捡回一条命,但右侧第六根肋骨摘除,右肺叶切除近2/3,落下三等甲级伤残。后来,周智夫的左肩窝里有一个弹孔,右肋处深深凹陷,一道约10厘米长的伤疤跟了他一辈子。这是战争年代留在周智夫身上的永久记忆,他以实际行动证实了自己对党的忠贞不渝。   面对各种诱惑,信念坚如磐石。周智夫是从苦日子熬过来、“鬼门关”闯过来的人,深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全家人,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人决不能忘恩负义,做有损党的形象和利益的事。周智夫先后经历10多次部队整编、4次跨省搬家、20多次变换岗位。但无论怎样变化,对党忠诚纯粹,为党奉献一切的信条从未发生过动摇。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智夫调任北京,正值儿女们就业的年纪,可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周智夫没有在子女问题上打过一声招呼,两个儿子从部队复员后先后到江西和江苏的乡下落户。离休多年,他一直住着90平方米的公寓房,直到2008年才搬入102平方米的经适房。在子女眼中看似“无能”的父亲,在单位却是大公无私。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多给组织尽力,少向组织提要求、少对组织讲条件、少给组织添麻烦”。不仅如此,周智夫一辈子都笃信笃学党的创新理论,每次单位组织政治教育、党课辅导,周老都坐在第一排。他用最朴实的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铁心向党、一心为党、终身许党的信仰追求。   面对子孙成长,传承红色家风。念党情、报党恩、跟党走,是周智夫的红色家风之魂,也是他传家的精神命脉。周智夫特别重视家风家教,儿孙后代共有34人,11人是党员,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都像他一样,干净做人、勤奋做事、简朴生活。上个世纪70年代,南部边境发生战事。小儿子周卫民服役期满,已接到退伍命令。周智夫知道后,要求他留队待命,随时准备报效祖国。周智夫和大女儿周雪文都患有心脏病,随身备用速效救心丸。每次大女儿从重庆来北京看望他,为了防止药品混用,他都让女儿在药瓶上贴上名签。面对不解,周智夫说,他的药是公费保障的,可不能“一人公费医疗,全家免费吃药”。当得知曾外孙潘怡霖要到美国读书时,他再三叮嘱:“你的根在中国,学成后一定要报效国家啊。”不留金、不留银,只给后代留精神!他一辈子没给儿孙挣得什么金银财产,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牢记入党和从军的初心,报党恩!所以有今天完全是党给的,应当知恩,当涌泉相报”。周智夫虽然离开了,但是他的情怀和精神却传承下来,感动着万万千千的中国人,激励着每一名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来源:荆楚网   作者:涂亚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