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基层单位梳理、归档公文材料时发现,有两篇到某市兄弟单位学习考察的调研材料,虽然时隔8年,内容表述有变,但调研的主题、启示及举措几乎相同。实际上,该单位8年两度赴同一兄弟单位调研,却没能将所学经验付诸实践,“取经”变“取景”。(4月24日《人民日报》)
正所谓,“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都是办法”。搞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探知所在领域、行业的现实状况,以便对症下药;另一方面更能够拓宽视野、完善思路、优化举措,用基层的办法攻克基层的堵点。可以说,不论以何种目的、何种方式展开调研,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体现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上,特别是提出的举措办法,更要能务实有效、与时俱进。
时下,少数单位、个别同志,未能把调查研究当回事,获得珍贵的调研机会,却不行调研之实,整个过程“走马观花”,几乎与“游山玩水”无异。也有的同志遇到调研争着抢着参加,但到了要出成果的时候躲得比谁都远,待到避之不及,便翻翻“旧账”、抄抄“冷饭”,只求能尽快应付了事、蒙混过关。还有的同志尚未正真理解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纯粹将调研视为“写论文”,要么坐在办公室“闭门造车”,要么走访调研后简单拼凑个报告就当完事,至于联系实际、付诸实践,似乎“不在计划之内”。
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确,一旦调查研究偏离了本意,这实效也必然大打折扣,即便写出的报告洋洋洒洒,也难登大雅之堂,但相对的,如果能够把握住调研的机会,认真观察、认真剖析,也自然会带来更加积极的成效。当前,不少地方深刻认识到调研的作用和魅力,充分挖掘出调研的潜力和能量,全面推动走访、调研的常态长效,让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问题摆上台面、提上案头、全力解决,在果敢担当、主动作为中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干部群众的深厚感情。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各级党员干部从事调查研究,要牢记使命担当,认清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求真务实的思想不偏移、服务群众的初心不动摇,主动下基层,经常到一线,积极回应民生期盼,在精准把脉、精准施策中下好“绣花功夫”。要突出问题导向,摒弃“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错误认知,进行真真切切的走访、拿出实实在在的办法、开展认认真真的落实,将群众面临的难事悉数转变为造福群众的“贴心事”。同时,各级党组织也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既要坚决打击调研中的错误现象、不良风气,也要多去关爱那些实事求是、踏实肯干、认真调研的好同志,让他们干得好,劲头足、得实惠。只有让调查研究“掷地有声”,真正解决老百姓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戴、全力支持,也为谋事创业夯实基础,奠定未来。
来源:荆楚网
作者:储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