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俺村的路坑洼不平,浇地也没水。焦作市水利局驻村工作队给俺村修了路、整了渠,办了不少好事。”4月7日,正在麦田里浇水的孟州市槐树乡岩山村村民李保红对记者说。(4月8日 大河网)
自去年9月以来,焦作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带着问题、带着责任,从城市走到乡村,从“案头”奔向“田头”,锤炼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了解群众所需,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党员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田头”,能够亲近百姓,更多了解百姓需求,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党员干部与贫困户有多近,贫困户对干部就有多亲。“田头”是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是各种问题和困难最集中的地方,是干部了解国情、民情的最好阵地。
有人曾说:“谁在田埂上呆得多、走得实,谁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重得多、留得久”。“田头”,是干部了解农情民意的“窗口”,也是干部观察农业的“寒暑表”。农民们在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都能在这里找到最真实的答案。把“田头”当作是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阵地和课堂,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干群关系,真正实现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
干部是从群众中来的,更要到群众中去。而干部到群众中去是为什么、干什么的?无疑是去当人民的“小学生”,向群众学习,去做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因此,干部从“案头”奔向“田头”,就必须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常人之态。要俯下身子,哈下腰来,放下架子,与群众平等相待、真诚交流,切忌在群众面前指手画脚、吆五喝六,摆领导的臭架子,自高自大、自以为是。
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各村情况又不尽相同,作为基层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深入农村实际显得尤为重要。“田头”最能彰显农村现实,那里有淳朴憨厚的群众,有最真实的群众语言。同群众坐在“田头”里促膝长谈,不仅能听到他们在生产生活上的困惑,也能深层次的了解农村现状,从而为上级决策提供科学实用的依据和指南,解决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现实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