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转眼又到了莺飞草长、桃红柳绿的清明时节。不少地区已发出以“绿色”“平安”“文明”等为主题的倡议书,提醒人们在祭扫祖墓、追思先人时,莫忘文明祭祀、安全出行。
清明扫墓的民间习俗,由来已久。后人来到已逝亲人的坟墓前,扫去一些落叶杂物,献上一束鲜花、祭祀品,添上一抔土,再虔诚地祭拜。通过这些“既定动作”,寄托哀思、追念亲恩,同时也祈求先人庇佑后代平安喜乐。
然而,扫墓传统延续至今,过度消费清明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祭祀品市场,可谓是“琳琅满目”,除了传统的纸钱、香烛,以及“金山”“银山”“LV”等奢侈品,还有“海鲜大礼包”“财富套装”“茅台酒”等等“潮品”,让人眼花缭乱。有网友戏称这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一条龙”“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
这些看似“丰富”的祭祀品,在过度消费清明节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消解了清明节本身的“清明”内涵。
笔者认为,祭祀品的多少,是无法衡量哀思深浅的。清明节扫墓,重在“返璞归真”,让节日回归“清明”本色,才能更好地缅怀先人、传承传统文化。
“礼,与其奢也,宁简。”缅怀先人,重在真心、重在真情。孔子论“祭”时提到,要“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应当满怀敬畏与尊重,就像祖先还在世一样。只要心中充满了对先人真挚地怀念,哪怕是献上一支鲜花、敬上一杯薄酒、栽上一棵小树,哪怕是写一篇简短的回忆文章、为孩子们讲述先人们的生平故事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方式,却往往饱含着慎终追远、敦邻睦族的孝亲传统。也正是通过这些“简单”,才更能表达对先人深深地哀思,让人在“简单”的仪式中,收获心灵上的“清洁”、“明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明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有着相应的时令特征。“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前后,适于春耕播种,当不误农时,实时耕种、植树等等。不少孩子,甚至是家长,都对节气所知甚少。在踏青扫墓之时,与孩子们分享清明节气、清明对春耕播种的重要意义,与他们一起了解清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可谓“恰逢其时”。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