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正升
临近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抢人的烽火再起。不过,这一波抢人的不是公司,而是一批“新一线”和二线城市。
送房子、送户口,简化各类手续办理流程,新兴城市想尽办法招揽人才。抢人大战背后,是城市与城市间、省份与省份间的竞逐。不同的是,一线城市要守成,“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则要利用后发优势反超,这是一场事关城市未来的流量战争。
过去中国高速度的发展,有赖于广泛的人口红利。农村和小城镇,向内陆和沿海大城市输送人力资本。现在,因为人口素质高了,人力成本高了,这种人口红利在消失。
人们忽略的是,第二轮人口红利时代已经来临了。过去十几年高等教育为我们储备了丰富的人力资本。经过几十年发展,我们人才储备已经更新换代了。
以往这样的人才聚集,体现在老牌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很难享受这样的红利。不过,随着“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在产业资本兴替以及特大城市的生存环境等多重因素催化下,被集中的人口再度分流。
如果人力资本轮动时代开始,为抢人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那么,“新一线”和一线城市因人口需求新认识产生的压力,则是城市发轫抢人的主观因素。
城市发展本身就是集中再集中的过程。即便没遭遇“刘易斯拐点”,人口还是会流向大城市,只有多中心还是单中心的区别。没有足够的人气,区域的中心城市也会担心被其他区域或者本区域的其他城市发展,挤成边缘化角色。
人才的本质还是人口,没有人口依托就无人才保障。城市繁荣需要一系列丰富的人口配置。城市在“人才大战”中抢的就是人口,就是承上启下的中间力量,他们足以为城市人口升级提供稳定的消费基本面和人力资本升级后的供给,又可在此基础之上,向上输送升级的力量。
如果把城市比作APP的话,“北上广”可以说是超级APP。它们不担心流量,期待的是优质流量;其他城市则要求有足够的流量,然后再优化流量。两种城市竞争关系不一样,自然会衍生出不同竞争策略。那些能够守住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城市,才能在大城市间竞争中不掉队。
(本文原载于4月3日《中国青年报》)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