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草:常怀一颗杨汉军般的赤子之心
2018-04-03 22:01:00 来源:荆楚网

  2018年4月2日,新华社发表了题为《以“拼搏赶超”为笔 书写“忠诚干净担当”》的报道,追记因公牺牲的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2017年8月9日下午,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突发心脏病倒在办公室,55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他的办公桌上,还放着武汉大学一位院士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报告。杨汉军曾为了一个能实现低温溶解纤维素的专利,上门拜访过这位院士,以期将这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可惜他再也不能阅读这份报告了。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做官、做事和做人的关系——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这是杨汉军部长在生前最后一次与市委组织部的年人们谈心,提出的“三做说”。杨汉军用自己忠诚干净担当的一生,为“三做说”写下了最完美的注脚。斯人已逝,言犹在耳。作为奋斗在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当在榜样力量的鼓舞下,常怀为党为民的赤子之心,勇担时代重任。

  对待权力,常怀一颗敬畏心,将人民始终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官做淡。“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了,该我这个老婆子替他去的啊!”得知杨汉军因公牺牲的消息,武汉市新洲区凤凰镇毛冲村87岁的孤老郭桂荣在家里抹泪。毛冲村是武汉市委组织部的精准扶贫联系点,郭婆婆是杨汉军的包保户。“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杨汉军的去世,让郭婆婆十分难过。他曾说过,“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也应当用来为人民服务。在为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的“新长征”路上,我们更应秉承杨汉军这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时刻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对待党和国家的事业,常怀一颗进取心,发扬“工匠精神”,把事做精。组织17个调研组、走访137家单位、谈话4000多人次,他亲力亲为,最终选出309名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狮子型”干部;出国10天,行程1.8万公里,辗转3个国家5座城市,参加24场公务活动,他夜以继日,只为出国引才......杨汉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工匠精神”。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场场都是攻坚战,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个个都是“硬骨头”,党员干部需像杨汉军同志那样,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勇于排雷,善除荆棘,锐意进取、精益求精,用奋斗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对待个人名利地位,常怀一颗平常心,涵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怀,把人做大。在杨汉军大学毕业材料的“自我鉴定”一栏,他写道,“我讨厌一切虚伪和狡猾的东西,因此总希望自己能做一个作风正派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他时刻践行着这个诺言:逢年过节,他家总是锁着门,有人“拜访”,家里人就躲在屋里不出声;不为亲人谋私,他的几个侄儿侄女都在外地发展;直至去世,他的家还在一座建于上世纪90年代老楼的二楼。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德”,“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非一日之功,需要千千万万像杨汉军一样的党员干部,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为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杨汉军虽已离世,但他忠诚、干净、担当的一生,却留给了我们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循着他的足迹,拼搏赶超、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用奋斗续写新时代的美丽篇章。

  来源:荆楚网

  作者:张小草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