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案开审。因在淘宝网上售卖假冒品牌的手表,在深圳租住的刘某均及妻子陈某华,不仅被法院判决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又被淘宝网诉至法院,要求赔偿违反合同约定及侵犯商誉等损失。3月29日下午,深圳龙岗区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案件,两被告均未到场出庭。在提交给法庭的答辩状中,两被告均承认因一时糊涂铸成大错,盼获得淘宝网谅解。(4月2日《法制时报》)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网售假货本就属于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惩罚,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两被告做为成年人,既然为了牟利而甘冒风险,不惜公然违法售假,就要做好接受法律制裁的心理准备。在案发遭到起诉索赔后,又以一时糊涂想获得淘宝谅解,可其售卖假表持续5年之久,售假金额总计高达数十万元,如果都能轻易逃脱法律责任,岂不是太过便宜了,又怎能起到杀鸡儆猴、威慑造假者的效果。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法律干什么?2017年5月,罗湖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刘某均、陈某华犯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刘某均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判处陈某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可见,两被告已经被司法机构认定售假行为成立,并依法处以刑事责任。而淘宝对其进行民事诉讼索赔,则是在釜底抽薪,通过加重经济赔偿的手段,令售假者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以达到刑事处罚与民事赔偿并举的效果,让售假者背负双重压力,不敢再轻易犯错了。
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假货泛滥成灾,并由线下蔓延到线上,造假售假花样百出,令消费者防不胜防。可同时,由于法律相对滞后,对制售假货的行为处罚过轻,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出于政绩考虑,甚至公然庇护不法分子,导致违法成本太低,而消费者、企业维权成本过高,一直难以遏制假货。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如今,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阶段,消费者对品质要求愈来愈高,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也随之提升,有必要加强法律建设,加大对制售假货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制售假货的违法成本。
打假不仅是打击违法者,也是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让老实经营的商家,不再受到假货的困扰,从而促进商家放开手脚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以实现中国品牌的提质升级。可见,商家拿起法律武器打假,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增进社会经济发展,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全国首例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卖家案也树立起了一个榜样,以往消费者总认为平台与卖家是利益共同体,在打假方面不够积极,有庇护之嫌。可实际上平台也是受害者,报告显示,每一次涉假或品质纠纷都会令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消费下降近4倍,损失可谓大焉。因此,希望有更多电商平台能够站出来,对售假卖家依法索赔,以彰显平台的清白,与售假行为彻底割裂,从而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共同携手打击假货,让售假者无所遁形。
来源:荆楚网
作者: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