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静
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考量,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应十分谨慎。而且,在此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容易进一步抬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大企业压力。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利率已经有所上升的情况下,加息更显得多此一举。而且,央行近期也通过“淡定”的操作传达了清晰的信号
正如市场所料,美联储3月份再度加息,并预计年内仍将加息两次。美联储加息后,中国是否跟进受到舆论关注。
其实,对待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的态度是明确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依据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这表明,在中美利差仍有较厚“保护垫”、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形势下,我国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国内经济状况,对美联储加息会密切关注,但不会过度反应。
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角度考量,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应十分谨慎。去年以来,我国经济回暖势头明显。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今年GDP可能继续平稳增长,在“三去一降一补”的形势下,我国也不存在经济过热的风险。CPI在2月份触及2.9%的同比涨幅高点后,未来逐步回落的可能性较大。目前看,年内也没有通胀大幅上行的风险。从去杠杆、防风险角度看,当前房地产泡沫已得到有效抑制,金融监管等宏观审慎政策逐步落地,货币政策也无须进一步收紧。因此,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必要性不大。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经济稳中向好一定程度上受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下外需回暖推动,民间投资活力仍相对不足,部分短板领域瓶颈尚未打破,总杠杆水平仍然偏高,企业尤其是国企债务压力依然较大。如果在此时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容易进一步抬升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增大企业压力。
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市场利率已经有所上升的情况下,加息更显得多此一举。与美联储不同,我国加息一般指的是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来引导金融市场实际运行利率。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在去杠杆的形势下,金融市场利率中枢已经明显上移并逐步企稳,银行负债成本攀升,贷款利率也有所上行,并不需要通过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来引导市场。
与此同时,央行近期也通过“淡定”的操作传达了清晰的信号。此次美联储加息后,央行仅上调了逆回购中标利率5个基点,相比去年12月份,上调幅度收窄了5个基点。一方面,随着美联储进入渐进式加息通道,市场对此已有充分预期,加息也不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冲击;另一方面,当前国内金融市场流动性总体上合理稳定、松紧适度,应对美联储加息也不需要大幅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此外,中美利差虽然有所收窄,但仍有相当的余地。自2016年年底至今年1月底,10年期中债收益率上升将近100个基点,但美债收益率仅上升约35个基点,即便目前有所收窄,依然具有较厚的“保护垫”,因而不需要过度担心由于利差缩小引发资金外流加剧等问题。
此外,市场担心美联储加息引发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情况也并未出现。美联储加息后,人民币汇率不降反升。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汇率也是一路走高,一方面显示出市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另一方面,对于美元指数进入调整周期,美国经济可能“短升长降”的预期升温。从这一角度看,我国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是最优选项。
下一步,货币政策将聚焦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在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的同时,更加侧重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创造条件,助力经济提质增效。因此,货币政策不会转向,仍将保持稳健中性,流动性将保持松紧适度,M2、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将合理增长。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