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娴:公共服务如何“不添堵”
2018-02-27 09:00:00 来源:荆楚网

在“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的当下,与“马上就办”“只跑一次”等政府办事方式相比,一些公共服务行业却“风光依旧”:“开半扇门、关半扇门”,开一半窗口,关一半窗口,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止步于“一米线”前。(半月谈 2月26日)

春运时熙熙攘攘等待安检的队伍是检验公共服务水平的指示剂,营业大厅等候的时间是检验公共服务能力的试金石。令人失望的是,在这次检验中,一些公共服务行业的表现不尽人意。“开半扇门、关半扇门”让一次“添堵”带来一片“拥堵”,“开一半窗口,关一半窗口”让两分钟变成两小时,来往的群众止步于“一米线”前,让公共场合拥堵,更给群众心里“添堵”。

公共服务,顾名思义,是为群众服务的。但在实际生活中,如此“服务”实在让人心里膈应。经济的发展与增长,离不开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给人民群众需求的快速增长“拖了后腿”,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所以,不少人表示,“当下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更应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群众更美好的生活需要为导向,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笔者在生活中也深有体会,现在都已经全面网上缴费,但是燃气费必须跑到指定地点机器上缴纳,才能在自己燃气表上插卡使用,而排队时间可能是“听天由命”;有些安检机总是半人高,如果携带大型行李箱还得费力地举到老高的安检带上,加上大包小包很容易乱成一团。

乘客的“被添堵”,缴费方式的“复古”,实际上就是公共服务中的选择性“视而不见”,没有站在群众利益角度去思考,缺乏换位思考。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对“西天取经之路”的苦楚就不难体会。有些机构觉得公共资源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怎样群众都得来;或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想过去公共服务现场捡捡“芝麻”,对改进工作作风没有丝毫想法;或是有些机构将服务外包,而服务机构处于成本考虑,让群众用“拥堵”为他们的节流买单。生硬的办事作风遭遇柔软的民生需求,客观上增加了群众办事成本,长远看还消磨着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刻舟求剑”式的管理方式,需要公共服务管理部门从源头改革,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方向,才能提高服务水平。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改革方向,实现自下而上的群众实际需求导向,打造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安检口、业务办理口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掌握人流峰谷规律、分布情况,预判分析,合理设置“潮汐窗口”,分流人群,缓解高峰期压力,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医院可以预判流感高发期而增派值班医生。设置分类窗口,合理分类各项审批服务窗口,让耗时少的项目走快车道,耗时长的项目谨慎规划时间。燃气公司等服务行业要顺应时代潮流,更新换代,搭上“e时代”的快车道,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实现百姓足不出户,网上一键办理。

打通群众服务的最后“一米线”,还需要在机制方面下功夫。公共服务体系还要多学习餐饮行业中的“预约”服务、“等座”服务,通过预约信息使公众“错峰”减少不必要的等待事件,毕竟,预定的时间点比不确定的等待总是能让人吃一颗“定心丸”。而预约服务则需要政府搭建信息链接平台,加大数据共享力度,进一步简政放权。针对外包服务中不尽人意之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采取竞争机制,产生“鲶鱼效应”,注重引入公共服务第三方评估机制,打破垄断,让服务质量低下的公司被市场淘汰。

队伍的疏导只在一时,人心的疏导还要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发力,释放诚意,让百姓心里舒畅。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文娴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