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中的“匹夫有责”
2018-02-27 08:36:00 来源: 长江网-长江日报

梅明蕾

春节长假在北京度过了大半时光,一个明显的感受,是城市空气质量较往年有了很大改善。后来在一篇报道中得知,去年入冬以来,北京市PM2.5的平均浓度较上年下降了20.5%,达到每立方米58微克。这一数据更比2013年下降了35.6%。英国路透社形容这样的成果为“初战告捷”,也算是印证了我的亲身体验。

每立方米58微克是个不简单的成绩。从报道内容粗粗归纳,首先得益于取暖实现了煤改电、煤改气,去年经初步评估,压减燃煤措施对北京PM2.5下降贡献率超过40%。再者得益于坚持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强化资源环保准入约束,分类推进区域和产业发展,优化能源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交通结构,一句话,产业转型和城市转型同抓并重。

治理大气污染这样的大事,首当其冲的责任主体当然是中央及地方的各级政府。坚持标本兼治,说来容易,实则太难,难在通盘考虑下的资源配置、利害权衡、利益博弈、民生提质、社会稳定等多目标决策。以北京的实践为例,区区“58微克”的数据中,定然凝聚着决策者和实施者的决心、智慧和锲而不舍的实干,在此断难细说。

城市空气质量关乎每一个市民的生活质量,如此大事,政府的大手笔之外,市民个体是否也应有所分担,或是一个问题。事实上,前数年雾霾肆虐时,北京市民是吐槽的生力军,诸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的雾霾天里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段子流露出无奈和不满;再后来,无济于事的吐槽变为关心、关注,继而又有了网上的建言献策;直至今日,随着“同呼吸、共责任、齐努力”的意识渐入人心,“匹夫有责”的景致中有了更多切切实实的行动。

城市发展的快车道上,无论是政府问责,还是“匹夫有责”,都不应是一句空话。最重要的当然是问责政府,这由执政党的理念所决定。“匹夫有责”或许更有赖于高效的社会动员,先进的自治理念,以及发自人们内心的情怀。“匹夫”不像政府,手中握有大量资源。但城市发展宏图中的“细部”,往往靠他们描绘。细部动人风景才更出彩,谁说不是呢?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