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交通工作会议于11日上午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去年北京中度拥堵以上天数减少16天,每日拥堵时长减少15分钟,根据第三方机构评测统计,北京的平均车速提升了10%,同时,去年全市共享自行车总数达到220万辆,自行车出行比例首次出现上升。(《新京报》2月12日)
拥堵减少、车速提升,如果再加上空气质量好转,这些可喜的变化与自行车出行比例上升同时出现,虽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却值得继续深入研究——自行车出行比例的上升,究竟会对拥堵与环境的改善产生多大作用?
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如今正向汽车大国迅速迈进,出行体验越来越好的同时,各种副作用也不可小觑,首当其冲的就是拥堵,这又反过来制约了人们的出行体验——开不快、走不动。对于很多一线城市而言,公共交通的潜力已被充分挖掘,解决拥堵似乎成了无计可施的难题,只剩下向周边疏解功能这一条路。
互联网+时代的共享经济,可谓低成本地缓解了这一难题。有数据显示,在共享单车投放量最大的前20座城市中,有19座城市的交通拥堵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于各地政府投建的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由企业自主运营,不花政府一分钱,不同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也使得价格具有吸引力。可以说,在技术成熟之后,看到商机的企业与存在需求的消费者自动对接,互利互惠的同时也让全社会受益。
如果市场自发调节是第一阶段,那么提高骑车出行比例的第二阶段,就需要政府大力配合与扶持。一方面,在城市硬件上要对骑行更友好,方便自行车出行,甚至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另一方面,对共享单车企业加强服务与管理,谁能够在不破坏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服务市民,谁就可以更多地投放自行车,促进共享单车的运营更加智能化与精细化。
大城市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要,小城市直接替代了很多机动车出行,既可健身,又低碳环保……骑车出行的优点不可谓不多,在其重新改变很多人出行习惯的时候,理当继续呵护与鼓励,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宋鹏伟